张道陵
受太上老君点化后升仙,四大天师之首
张道陵,东汉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创始人,创建了天师道(五斗米道),被尊为“张天师”。他受太上老君点化,降伏魔王与鬼帅,后留在人间传道渡人建立24教区并确立宗教体系,收徒数万。123岁时带弟子王长、赵升至天柱山,通过“摘桃考验”传道后白日飞升。成仙后被尊为“祖天师”,与葛玄、萨守坚、许逊并称道教“四大天师”,位列玉皇大帝通明宫四位尊神。
葛玄
修道43年后得道成仙,被尊为灵宝派祖师
葛玄,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师从左慈修习《太清丹经》《九鼎丹经》等道术,擅长炼丹、符咒及治病驱鬼。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43年,常辟谷服食,最终于赤乌七年(244年)八月十五日白日飞升。飞升前,太上老君遣使者封其为“太极左宫仙公”,并命其主持三洞经箓事务。后世道教称其为葛仙公、太极左仙公、冲应真人等,并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并列为四大天师。
许逊
全家四十二人共列仙班,道教净明道祖师
许逊,晋朝著名道士,被道教净明道与闾山派共同尊为祖师,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四大天师”。他曾担任旌阳县令,以清廉仁政著称,因斩蛟龙护民被尊称为“许仙”。后弃官归隐,修习道法于吴猛、谌母。宁康二年(374年),率全家四十二口及鸡犬拔宅升天,留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千古佳话。
萨守坚
功德圆满后端坐而化,南宋道教神霄一脉代表人物
萨守坚,南宋道教神霄一脉的代表人物,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并称道教四大天师,尊称萨真人、崇恩真君,早年在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三道人各授一法给他。此后,他以咒枣济贫、雷法除妖、扇疾救人,广受百姓敬仰。南宋孝宗隆兴年间,萨守坚功德圆满,于福建泉州端坐而化,肉身不存,被玉帝召入天庭,封为“都天宗主大真人”,掌管雷霆之职。
铁拐李
通过“借尸还魂”完成飞升,道教八仙之首
铁拐李,道教八仙中资历最老的神仙,其形象以跛足、蓬头垢面、手持铁拐和药葫芦为特征。传说他通过修炼掌握“元神出游”术,赴华山与太上老君相会,留下肉身待七日归魂,因肉身被弟子误焚,被迫附身跛足乞丐,以“形骸不拘”的理念完成飞升。成仙后,他医术行善,还炼制了“狗皮膏药”,以草药外敷治疗跌打损伤,成为中医外治法的起源之一。
钟离权
得东华帝君点化修炼成仙,全真道北宗第二祖
钟离权,中国民间及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被全真道尊为“正阳祖师”,后列为全真北宗第二祖。他在终南山得东华帝君点化,受其传授《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又遇华阳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内丹之术,最终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诀,道成飞升。道成后,道成后束发衣槲叶,玉帝封其为“太极左宫真人”。
吕洞宾
经钟离权点化得道,八仙核心人物
吕洞宾,唐代道教丹鼎派祖师、妙道天尊,被道教尊奉为“北五祖”之一,是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在仙界被视为智者,与关公、文昌帝君等合称“五文昌”。相传他经钟离权“黄粱一梦”点破功名虚妄,遂拜师学道。钟离权通过生死、财色等十次考验,确认其心性超脱,传授其金丹火候、天遁剑法等。在终南山隐居修炼十九年后,最终道成。
张果老
通过“尸解法”实现飞升,倒骑毛驴的传奇道者
张果老,本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他原为唐代道士,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民间传说他常背负一道情筒,倒骑白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世人。他曾多次被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等帝王征召,但均以“尸解”之术假死逃脱,在山野间逍遥修行,最终成仙。
何仙姑
于白天乘五彩祥云升天,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手持荷花、脚踏祥云,常以破衣烂衫、赤足的形象示人,被尊为“妙法元君”。相关她13岁时在云母溪畔遇道士赠仙桃或云母粉,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燕,并能预知祸福。她常在云母溪畔修炼,后受吕洞宾点化,进入湖南永州红玉洞闭关修行,唐中宗景龙年间于白天乘五彩祥云升天。
蓝采和
乘醉升天成八仙之一,手持拍板的流浪仙人
蓝采和,道教八仙之一,以破衣烂衫、手持拍板的乞丐形象闻名,他通过极端环境考验心性,如常穿破衣冬卧雪、夏着絮,以“人心死道心生”为准则,将乞讨所得赠予穷人或用于饮酒。传说蓝采和在濠梁酒楼饮酒时,闻笙箫之声,乘鹤升天,留下靴、衫、腰带与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