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寂是什么意思
1、圆寂其实是死亡的一种说法,只不过它特指僧人去世。梵语中对僧人去世的说法叫作涅槃,圆寂则是对涅槃的意译,是唐代玄奘大师所译。后世转而用其专门称谓僧徒之死,也可解释为归寂、示寂、入寂等。
2、具体说来,圆寂由两个字组成,包含两层意思。“圆”指的是满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寂”指的是永离一切烦恼。圆寂就是指福慧二德都达到了圆满无缺,生命所有的烦恼都达到了寂灭无存,故称圆寂。
3、佛教将死亡理解为对自己灵魂的一种完善。一正一反,该拥有的都拥有,该舍弃的都舍弃,才使得内心达到了一种“圆”明“寂”照的本来面目。所以说圆寂是有一种大乘佛法的境界。
圆寂在佛教中的意义
1、圆寂是佛教用语,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
2、贤首心经略疏曰:‘涅槃。此云圆寂。谓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名寂。’”“障”是障碍、是迷惑、是烦恼,统统断尽了,全都放下了,放下叫“寂。”
3、圆寂统明智断二德。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做‘圆’;永离一切烦恼生死叫做‘寂’。简单的说:即德无不‘圆’,患无不‘寂’。福慧二严做到圆满无缺称圆,三惑烦恼彻底清除,二种生死完全度脱为寂,永远不再被烦恼生死所困扰,回复‘圆’明‘寂’照的本有心体。
4、圆约进善方面言是成就一切福德;寂约灭恶方面言是断惑灭苦。圆寂指‘圆明寂照之真心,因为此真心本具一切功德,永离一切烦恼故。
坐化和圆寂的区别
1、表达意思不同
(1)坐化:在宗教中指和尚盘膝坐着安然死去。
(2)圆寂:指僧人死后升天。
2、侧重点不同
(1)坐化:坐化侧重指出临终时的姿势是端坐而亡。
(2)圆寂:圆寂则姿势不定,或坐或卧或立都可以。也就是说,坐化也属于圆寂,而圆寂不一定是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