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苌
姚苌(330-393),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武昭帝,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他在位期间(384-393年),成功建立后秦政权,并在与东晋和前秦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姚苌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对后秦的稳固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姚崇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他历经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均担任宰相,政绩卓著。姚崇以清廉和才智著称,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对唐朝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3.姚广孝
姚广孝(1335~1418),字斯道,又字独暗,号逃虚子,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谋士,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姚广孝精通佛学,擅长诗文,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4.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本江苏吴兴人,唐初史学家。他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是唐朝初期重要的史学家之一。姚思廉的史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5.姚苌之长子姚兴
姚兴(366—416),字子略,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羌族,后秦文桓帝,后秦武昭帝姚苌长子。他在位期间(394-416年),继续推行姚苌的政策,巩固了后秦的统治。姚兴注重农业和佛教的发展,使后秦在十六国时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
6.姚戈仲
姚戈仲,西晋永嘉年间人,羌族部落的首领。他率领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后赵时被徙关中。姚戈仲在羌族部落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羌族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7.姚范
姚范(生卒年不详),字南青,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学家。他是乾隆进士,曾任三礼馆纂修。姚范的学术造诣深厚,对经学有深入研究,对后世学术产生了积极影响。
8.姚鼐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他是桐城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的散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9.姚长子
姚长子(生卒年不详),明朝浙江会稽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事先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后路,使倭寇中计被围歼。姚长子因此殉难,被乡人尊为英雄。
10.姚广孝之侄姚绶
姚绶(1423-1495),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士,嘉善(今属浙江)人,明代画家。他官至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姚绶擅长画山水和竹石,画风苍润,对后世绘画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些姚姓历史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们的才华和成就不仅为当时的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姚苌、姚崇等人在政治上的卓越表现,姚广孝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双重成就,以及姚思廉、姚范等人在文化领域的杰出贡献,共同构成了姚姓家族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