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淳
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状元,字太朴,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他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黎淳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外,还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传世。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2.黎简
清代著名书画家,字简民、未裁,号二樵、石鼎道士,广东顺德人。他工山水画,苍润简淡,皱擦松秀,纯似文人逸致。兼能诗词,著有《五百四峰草堂诗钞》、《药烟阁词钞》、《芙蓉亭乐府》等。黎简的诗画书称三绝,与张如芝、谢兰生、罗天池并称为粤东四大家。
3.黎庶昌
晚清著名外交家和散文家,贵州遵义人。他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黎庶昌的著作和外交成就对晚清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
4.黎光
开国少将,原名黎光裕,四川仪陇人。他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军区工程兵副主任、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黎光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5.黎锦熙
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字劭西,长沙府湘潭人。黎锦熙对语言文字科学深有研究,著有《新著国语文法》、《中华新韵》、《国语新文字论》等。他对中国现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6.黎遂球
明末抗清官员、诗人、画家、文学家。他字美周,广州府番禺县人。天启七年(1627年)举于乡,与张溥、吴伟业、王思任等交游,入复社。隆武二年(1646年)授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兵援赣州,城陷与弟遂琪同日战死。黎遂球工诗文,精书画,以诗称名于岭南,与邝露、陈邦彦合称“岭南前三家”。
7.黎贞
元末广东新会人,字彦晦,晚号秫坡。他幼时随在外地州府当学正的父亲熟读四书五经,后又师事顺德孙贲,博通经史。黎贞写诗作文亦大有进步,特别是受到孙贲的影响,很重视德行修养。他著有《秫坡集》、《古今一览》等。
8.黎世序
清代治河官员,初名承惠,字景和,号湛溪,河南信阳罗山县定远乡人。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后历任江西星子知县(今庐山县)、南昌知县、镇江知府、淮海道员、南河总督等职。尤善于治河,其治河方略以蓄清敌黄、束水攻沙、种植柳树为主。黎世序生前著有《续行水金鉴》一书,汇集了自康熙六十年(1721年)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水利史料。
9.黎民表
明代文学家,字惟敬,号瑶石、罗浮山樵、瑶石山人,广东从化韶峒人。他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于乡,后历任翰林院孔目、吏部司务、南兵部员外郎等职。黎民表著有《瑶石山人诗稿》16卷等,对明代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10.黎葛民
中国画家,字葛民,别号逸斋、鹤洲外史,广东顺德人。他曾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回国后任职于国民政府文官处。黎葛民与好友组织“清游会”,并在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抗战期间,他义卖了100多幅作品捐给“中国救护队”。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和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有《和平万岁》、《桃花鸽子》等。
这十位黎姓历史人物在政治、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他们的事迹和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和精神财富。从明朝天顺元年状元黎淳到开国少将黎光,从清代著名书画家黎简到语言文字学家黎锦熙,这些黎姓历史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信念,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