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谢道韫
谢道韫,又作谢道蕴,名韬元,字令姜,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出身陈郡谢氏,东晋时期才女、文学家。她自幼才智过人,聪明伶俐,深受叔父谢安赏识,长大后嫁给王羲之次子王凝之。谢道韫在文学上造诣颇深,所著诗、赋、诔、颂著称于世,原有诗文集两卷已散失,现仅存《登山》《拟稽中散咏松》等诗。她的才情被后世誉为“咏絮之才”,这一典故也成为后来人称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词语。
2.谢玄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将。他出身陈郡谢氏,自少便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为谢安所器重。谢玄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创建的“北府兵”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武装力量,并在淝水之战中担任前锋都督,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谢玄文武兼备,立志挽救危亡,以图恢复,对东晋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谢道清
谢道清(1210年-1283年),台州天台(今浙江天台)人,宋理宗赵昀的皇后。她本出身平凡,但因端庄有福被选为皇后。在德祐元年(1275年),其孙宋恭帝继位,由于宋恭帝年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道清垂帘听政。然而,她未能挽回南宋的颓势,最终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抱着宋恭帝出城投降。谢道清虽然未能挽救南宋的灭亡,但她在位期间对朝政也有一定的贡献和影响。
4.谢尚
谢尚(308年-357年6月14日),字仁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将领。他年轻时即才智超群,精通音律,善舞蹈,工于书法,擅长清谈。谢尚在仕途上也颇为顺利,历任多个要职,后进号镇西将军,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他任豫州刺史十二年,使陈郡谢氏得以列为方镇,对东晋的政治和军事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5.谢枋得
谢枋得(1226年3月23日-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爱国诗人。他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谢枋得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诗篇。他的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谢晦
谢晦(390年-426年),字宣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宋开国功臣。他出身陈郡谢氏,颇识机变,才略明练。在东晋攻打后秦的十策军谋当中,谢晦一人独献九策。宋武帝即位后,他历任多个要职,并选为顾命大臣,辅佐宋少帝。然而,在景平二年(424年),谢晦参与废杀宋少帝,迎立宜都王刘义隆即位。后来因听闻傅亮伏诛而举兵反叛,为檀道济和到彦之所破,被擒送建康伏诛。谢晦虽然结局悲惨,但他在南朝宋的开国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7.谢混
谢混(约381年-412年),字叔源,小字益寿,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中国东晋文学家。他在晋宋之际是谢家中心人物,也为当时政界和文坛的中心人物。谢混诗文写得很出色,具有很高的思辩能力,对玄理有很深的造诣,并善于言谈。他的作品被《诗品》评价为“其源出于张华,才力苦弱,故务其清浅,殊得风流媚趣”。谢混的创作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谢济世
谢济世(1688或1689年-1755年或1756年),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清朝文人、官员。他自幼聪明好学,1708年举乡试第一,后中进士。谢济世在仕途上敢于直言不讳,曾弹劾河南总督田文镜贪虐营私。他因直言得罪权贵而多次被贬坐牢,但始终恪守其孤忠不移、尽性至命的刚性精神和人格追求。谢济世的著作《梅庄杂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谢灵运
谢灵运(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谢灵运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的山水诗在晋宋勃然而兴,其功首推他。他的旅游活动、旅游山水诗文、旅游观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10.谢庄
谢庄(公元421年-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他是南朝宋大臣、文学家,在刘宋的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谢庄的写景诗幽雅可读,他注意诗歌的声律,是永明诗歌的先导和前奏。他的杂言诗某些句子已经透露了唐人七言歌行的风味。谢庄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这些姓谢的历史人物在文学、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被后人铭记并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