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2月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中,诗人既悲叹北方的贫瘠落后以及战争给北方民众带来的苦难,又讴歌北国民众自古具有的不屈的生存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全诗多用意象抒情写意,勾勒出一幅幅富动感的北国乡土画面,形象生动,准确传神。此诗是典型的自由体诗,遵循语言和情感的自然节奏,不受外在格律限制,具有散文美,风格凝重深沉。
北方
一天
那个科尔沁草原上的诗人
对我说:
“北方是悲哀的。”
不错
北方是悲哀的。
从塞外吹来的
沙漠风,
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与时日的光辉
——一片暗淡的灰黄
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
那天边疾奔而至的呼啸
带来了恐怖
疯狂地
扫荡过大地;
荒漠的原野
冻结在十二月的寒风里,
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
颓垣与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孤单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脸颊,
在风沙里
困苦地呼吸
一步一步地
挣扎着前进……
几只驴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载负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压,
它们厌倦的脚步
徐缓地踏过
北国的
修长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
倾泻着灾难与不幸;
而年代的风霜
刻划着
广大的北方的
贫穷与饥饿啊。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吹着笳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土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此诗写于1938年2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战火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正和萧红、萧军、聂绀弩、端木蕻良、张仃等一批文化界朋友,应聘赴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执教,旅经陕西潼关。诗人目睹战争阴云笼罩下北国大地一派荒凉、郁和纷乱的景色,心灵受到极大震动,一位朋友感叹“北方是悲哀的”,更触发了他的思绪,因而诗人路过潼关之时写下这首《北方》,同年四月发表在《七月》杂志的卷首。
艾青(1910年~1996年),现代诗人,本名蒋海澄,字养源,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深深忧虑,对战乱烽烟中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对古老中国的无以言说的热爱,他相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这块土地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会有强大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并取得胜利。
行文结构
全诗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诗右前方四行小字,为题记,叙述写诗的缘由。第二部分由三节构成,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灾难深重的北国环境,从自然环境衬托出北方人民承受的深重悲哀。第一节由五个层次构成,极写北方的悲哀。在作者笔下,北方的悲哀不仅仅是环境的可怕,而是在长期战乱和日寇铁蹄下的人的悲哀,作者借大环境的冷漠可怕来写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异常艰苦地度日挣扎的困境。第二节则用枯干小河上的车辙显示人民渴求生命的源泉,用成群的大雁逃往南方来写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第三节是复唱,借黄河来写北方所承受的无穷无尽的灾难和不幸。
第三部分突出了诗的内在含义。写在这悲哀之下诗人对这块土地强大生命力的礼赞。作者在这里,从古代苍茫中讲述这块土地所蕴有的力量和人民从未屈辱的顽强抗争精神,他表达了北方永远不会灭亡和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念。
写作特点
作为艾青诗的代表作品之一,《北方》在艺术上有其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散文化笔法。作为现代诗作,全诗不靠外在韵律取胜,而是用自然散化的语言,以沉重、徐缓的节奏来表达内在的情感。因而诗作内在的情感节奏如重锤敲击,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情。而且铺展的文字,将作者举目四望沉痛悲哀的心情逼真地表现出来,有相当感人的效果。
其次是画图感与一系列的意象表达。全诗用一个个有内在联系的北方图景构成意象,而沙漠风,荒漠的原野,孤单行进的行人,重负的驴子,干涸的河道,失群的大雁等等,描画出色彩暗淡的北方画图,那是“北方的悲哀”,它们一幅幅跳动在读者面前,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这些意象实际上是作者对北国悲哀感觉的图像化,它们用色彩、光线、形体的综合效力使我们仿佛触摸到北方的土地,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那颗敏感的心。
最后,因为作者以深沉的笔调,苍凉辽阔的场景写北方,所以诗的意象虽然沉郁,但给人的感受是坚强有力的。
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邵荃麟《邵荃麟全集·第3卷·作家作品评论》:这诗集(《北方》)在量上可以说是非常少,可是在质上却是令人惊叹的丰富。其中大部分都是写北国的生活与情调,尤其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北方》、《我爱这土地》,使我特别欢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王玉树《迎水晚霞吟谈录》:艾青曾被人称为“忧郁的诗人”,专写悲苦年代里的民族苦难,抒写人民反抗压迫与向往光明的情志。例如抗战初期所写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我爱这土地》……艾青创作上取得的光辉成就,也说明了并非“天赋其才”而是与学识渊博直接相关。
广州师范学院社科主任马丽《艾青诗歌论》:艾青诗歌忧患的悲剧精神中有这样一批不屈而痛苦的抗争者。“北方”悲哀的国土虽“瘦瘠”却有“宽阔的姿态”,虽“悲哀”却“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北方》)。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任毅《百年诗说》:艾青的色彩感特别强烈,色彩是他承载诗意的重要元素,色与意融为一体,化为美的意象和诗句。如《北方》:“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村庄呀,山坡呀,河岸呀/颓垣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诗人以色彩再现北方乡村的破败,呈现诗人的忧郁。
《北方》被选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等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