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鲴主产于长江上游地区,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均有分布,尤以岷江(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最常见,个体普遍较小,一般在200~300克,最大个体可达2~3千克。
红尾鲴体长形,侧扁,腹部圆,肛门前有短腹棱;头稍短小,吻瑞钝;口下位,横裂状;上下颌具有较发达的角质边缘;眼稍小,位于头侧稍上方;鳞片小;侧线完全,背鳍下方微向下弯曲,往后延伸至尾柄中轴;背鳍稍短,胸鳍较长,尾鳍分叉深、上下叶末端尖;背部青黑色,体侧浅灰黑色,背鳍和尾鳍灰黑色,尾鳍下叶红色,其余各鳍灰白色。
1、环境
红尾鲴是中下层鱼类,生存水温0~38℃,最适水温22~28℃,摄食水温5~32℃,水温低于5℃或高于32℃时停止摄食,冬季集群在深水区越冬,翌春分散在浅水区活动。
2、食性
红尾鲴是杂食性鱼类,靠刮食周丛生物、丝状硅藻及蓝绿藻、动植物碎屑、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人工饲养时喜食有机粪肥、米糠、麦麸、膨化颗料饲料等。
红尾鲴是卵生型鱼类,2冬龄可达性成熟,产卵期5~8月,高峰期5月,产卵水温20~25℃,在流水中产卵,卵产于砾石间并粘附在砾石上孵化,雌鱼怀卵量约5~20万粒。
1、生长速度不同
红尾鲴鱼生长速度快,红尾鱼生长较慢。
2、生活习性不同
红尾鲴鱼生活在水底层,喜活水,善跳跃,抗寒能力略强于红尾鱼。红眼鱼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中下层,主食水草和昆虫。
3、种类不同
红尾鲴鱼是鲤科鲮属鱼类的通称,而红尾鱼是鲤科赤眼鳟属鱼类。
4、体型不同
成年红尾鲴鱼的重量约在4至8千克之间,成年红尾鱼的个体的重量约为1至2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