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梦游者》是现代诗人北岛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出自《北岛诗集》。该诗说的"失控",在一个时空颠倒,黑白倒置的时代里,苦闷着或苦闷过后的人,在徘徊盲动中的希望寄托!
海底的石钟敲响
敲响,掀起了波浪
敲响的是八月
八月的正午没有太阳
涨满乳汁的三角帆
高耸在漂浮的尸体上
高耸的是八月
八月的苹果滚下山冈
熄灭已久的灯塔
被水手们的目光照亮
照亮的是八月
八月的集市又临霜降
海底的石钟敲响
敲响,掀起了波浪
八月的梦游者
看见过夜里的太阳
北岛在他短暂的早期创作之后,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超现实的中期,《八月的梦游者》正是这一时期的佳作。
北岛,1949年出生,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石默。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现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戴维斯大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他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港。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代表作:《回答》、《结局或开始》、《一切》。
该诗说的"失控",在一个时空颠倒,黑白倒置的时代里,苦闷着或苦闷过后的人,在徘徊盲动中的希望寄托!
作者以典型的事物为"符号"比如"海底"象征着空间环境,"灯塔"象征着"目标",而"目光"是发自勇于追求探索新大陆的水手,象征着在黑暗时刻仍还有一线真理光明的心愿希冀;还有在麻木僵硬的“尸体”上正高扬着鼓胀的“三角帆”,是何等的勇往直前精神,有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寓意(我想作者也是化用了前人的诗句为现代手法的一种表现)。开篇以“海底的石钟敲响敲响/掀起了波浪敲响的是八月/八月的正午没有太阳”起,述说了典型特定时空失控环境,正午都不见太阳那早晚就更别说。只有黑暗。而这样的境界里人们是怎样的呢,又该怎么样呢?不能不令有思维的读者引发思考,这也是诗人能成名成家的基本功展现。那个时空里的人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作者接着说了“高耸的是八月/八月的苹果滚下山冈”恰恰在华夏传统耕作习俗里,八月是收获的季节,无论如何也会有人收获的,不论善果还是恶果。可是创造或者掌控这样时代的人认为是高昂的,而且自得果实成熟和收获。收获时刻也意味着季节更替,我私人理解以为可能(恶)果滚下山岗,走下高高的乌托邦祭台!同时,我们应注意到,几次说到“石钟敲响”,深海之底,有石钟,钟声敲响,也预示出新时代的开始,这样理解不是盲猜妄想,因为诗的下文行有“敲响,掀起了波浪”,波澜涌起,变化伊始。最后结尾说:“八月的梦游者/见过夜里的太阳。。。。。”光明和希望存于人心,不见正午的光明,而见夜里的太阳。这也是诗人刻意创造的蹊跷,但放在这样的诗中,有不显玄虚。诗人以化用梦游者,在经历漫漫长夜游荡后,所见为视角,掀开政治统治时代的一角。给读者展现了那个高度集中压抑下,躁动的一代人的感受和心境。
纵观全诗,诉说了出,时空颠倒,世道混乱,追求变更,解放。在苦闷,压抑下的进去。客观是灰色,黑暗的,而观题旨却表现的鲜明,昂扬。并没有太多的消极情绪(当时,他同时代的诗人舒婷就曾诗答过北岛所持有的那些极端低沉的情绪和疑问)。读北岛的诗大多都透露着苦闷怀疑彷徨抑郁,难得有这首诗的积极进取精神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