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县产一种特别的石材,史称溪石,艺人将溪石琢磨雕刻为砚,称为溪砚。其溪石料主要在水府庙水库大坝下雪花滩一带,有闺女山坑、虎形坑、绿溪坑和老爷坑等,其石质湿润柔赋,色泽暗红,纹理千奇百变,是制砚的上佳材料,将其琢之为“溪砚”,堪称奇珍。溪砚质地细腻,坚而不顽,抚之生润;贮墨不高,积水不涸;悬之扣之,其声如馨;纹理多变,石色五彩呈碧绿、红、橙黄、淡青、紫罗兰诸色。
溪砚制作技艺极为复杂,艺人根据现璞的石质去粗存精,随创意、构图来确定雕刻的刀法、刀路。溪砚雕刻主要有梁刀与浅刀雕刻,还有细刻、线刻、适当的镂空。溪砚“呵气生水,着墨闻馨”。
2008年,溪砚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史书中曾有记载,相传在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效命于朝廷,常携溪砚宦游外地,文人墨客爱不释手。在他出任直隶总督时,将溪砚作为“贡品”敬献皇上,同治帝把玩再三,龙颜大悦,置于龙案使用,使溪砚名声大振,一时满朝文武争相求之。
民国初年,著名抗日将领宋希濂之父宋樾生先生曾同成氏、万氏共同开办了溪石砚池公司,鼎盛时期的生产砚工达到二百余人,而后因军阀混战的乱世到来而倒闭。之后,胡天庆等数名砚工来到溪口,安家落户,开始从事个体生产。在仅有100户左右人家的石溪口街市,诞生了由刘康才经营、专售文房四宝的祖传百年老店—“玉生堂”。《湘乡史地常识》曾有记载:“溪口化石中有黄色或白色的花纹,经雕琢成砚石—每于秋后采掘,年约出洋四千元。”民国年间,溪砚可谓大盛。
20世纪70年代初期,许多东南亚客商主动前来定货,在双峰县塑料厂组织下,溪砚成功打入广交会,广受海外青睐。后因外商要求雕刻“天女散花”等仕女图案,溪砚被视为封建复古,被勒令停止生产。自此,溪砚中断近半个世纪。
80年代初,双峰县教育家、书画家曾彩初先生曾组织开发过溪砚,并为国藩溪砚饱含深情地题写了一首《溪砚赞》。
直到2005年,农民企业家开始进行溪砚的挖掘和制作,让溪砚重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