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傩面具的艺术风格,虽浑厚、粗犷,但民间工匠制作时凭着传统的雕刻技艺,简洁明快的刀法、柔美流畅的线条,雕刻出各种不同的造型面具来刻画每个面具在戏曲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和身份,让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是神是鬼、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文是武、是和尚还是道人或是丑角。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通过精雕细刻、讲究色彩,拙朴的民间造型手法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形象的刻划出了民间神话中的神灵、鬼怪及传说中各类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情丰富,性格鲜明,令人叹为观止。
1、正神类
如傩公傩婆、和合二仙等。他们都是正直、善良、温和的神祇。雕刻艺人抓住他们的性格特点,将其塑造成慈眉善眼、宽脸长耳、面带微笑的形象。
色彩柔和协调,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可爱;给人的印象,并不是享受人间香火的神祇,而是慈祥温厚的民间老人。
2、凶神类
如开山、钟馗、魁星等。他们都是一些勇武、凶悍、威严的神祇。雕刻艺人以头上长角、嘴吐獠牙、暴珠竖眉等,突出其精神气质。给人印象深刻。
3、世俗人物类
这类傩面具又可按人物性格分为正面人物和丑角人物,其共同特点是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少有神气和鬼气。正面人物如唐僧、关公、赵云等,五官端正,眉目清秀,显出淳朴忠厚的个性。
丑角人物如猪八戒、孙悟空等,翘嘴皱鼻,细眉小眼,给人以幽默滑稽之感。在傩舞,扣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增添喜剧色彩。
2008年,泸溪傩面具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泸溪县,从事巫傩面具雕刻制作的艺人,颇有名气的有刘明生、梁铁等人,而年轻传承人代表中更有李玉云等人。
李玉云,1983年8月生于兴隆场镇五里坪村,这里巫傩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人辈出,是巫傩面具的主要流传地之一。1999年初,李玉云拜姑父吴兴知为师学习雕塑技艺,也是正是那时,李玉云初识了傩面具。对于一个从未触及过雕刻,没有一点美术功底的人来说,初学雕刻异常艰难。好在师父耐心的教导,手把手教其握刀、雕刻理论知识以及练习绘画等。在李玉云的脑海里,这段学艺的记忆特别深刻和清晰。李玉云回忆道,当时师父让我多磨刀(刻刀),刀磨得好,握刀时手就稳,雕刻起来手才不会抖。打磨修光可以更好地掌握每一件作品的轮廓和每个细节,就这样三年如一日的反复练习,反复雕刻。
2002年至2008年间,为了谋生,李玉云跟随师父游走于湘西周边地区从事各类雕塑工作,以佛教人物造像为主。其间吸取融合了福建,浙江等地的雕塑风格。使雕刻作品更上一层楼,使人物脸部神态更生动,形态更优美,衣纹更精致飘逸。如乾州古城文庙的泥塑《孔子》《众弟子》《五祖像》。乾州太虚寺的木雕《地藏王》,古城风雨桥上的《八仙飘海》木浮雕等,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评赞。
2008年,泸溪傩面具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传承人吴兴知的徒弟,李玉云深知雕刻傩面具的责任之重,在师徒二人两个多月的努力之下,第一套完整的傩面具面世,并一举荣获2009年湘鄂渝黔四省边区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暨民间工艺大师评选赛《金奖》,李玉云的作品《苗鼓魂》获优秀产品奖。
自2008年至今,李玉云雕刻的傩面具多套,数百件,深受各界人士喜爱及各藏馆收藏,多年的雕刻功底,使雕刻的傩面具别具一格,凶恶中透露着正气,作品点线面清晰,造型奇特夸张,更融入了现代的写实开脸技法和粗旷的块面结构,如古城戏楼的1.6米高的《开山》和1米高的《风神》《雷神》,古城博物馆的2.2米大型傩面具《开山》都是以传统和块面结合,湘西自治州博物馆藏的《展河高腔》脸谱,则是传统与写实相结合。
李玉云从小听爷爷说傩公傩母的故事长大,农村唱傩戏还原,也常听老人提及。现如今,自己成为传承人,李玉云自知身上的义务和责任,在传承老辈们精湛手艺的基础上,李玉云也开始探索和创新,顺应市场的要求,相信凭着这股子精神和干劲,在未来,李玉云定将创作更多的新作,为泸溪傩面具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