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就热爱绘画,后全家移居巴黎。
17岁时,师从卡尔·韦尔内。
1771年—1835年,在格罗画室接受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教育。
与老师背道而驰的席里柯经常出入于巴黎的美术陈列馆,以后他去意大利学习,惊叹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成为这位大师的崇拜者。他有志于创新,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在作品中往往流露出米开朗基罗般的宏伟感和运动感,对提香、拉斐尔的艺术十分推崇。
他热爱大卫的革命精神和鲁本斯狂放且富激情的构图和造型,并研究过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格罗和西班牙戈雅的艺术,逐渐显示出浪漫主义雄姿。
1812年,第一次在沙龙展出了《轻骑兵军官的冲锋》获得意外的成功。
1814年后,当路易十八波旁王朝复辟时,他参加了贵族近卫骑兵队,这期间又画了著名的《受伤的胸甲骑兵》,后来他投入了反波旁王朝的斗争。
1818年,为了研究文艺复兴遗产,赴意大利考察学习,先到佛罗伦萨,然后又到罗马,他不知疲倦地临摹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尤其是按自己的理想临摹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偏爱强烈的运动和有力的造型,使他获得“法国的米开朗基罗”的美誉。
1819年,创作了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然后到英国和德国展出,引起极大的轰动。后来离开意大利,去了英国和比利时,还去布鲁塞尔探望被流放的达维德。
1824年1月,不幸坠马而身亡。
《梅杜莎之筏》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