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老街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又称“连云老街”、“连云古镇”,为连云港市的历史发展变迁中的四条老街(海州古城、民主路文化街、连云港老街、南城六朝一条街)之一。
老街自1933年连云港建港,经民国政府管理、日寇侵华占领及1948年解放后,山城石街石房的特殊地理风貌和不同历史阶段留下的时代印记,形成了具有一定自然特色和人文积淀的海滨山城石镇。
连云火车站钟楼(原连云港东站)位于海滨大道上,民国22年国民政府陇海铁路管理局交南京复兴公司下属方纪公司承建,民国24年竣工。为连云港建港初期建筑之一。西洋式平顶建筑,4层,高17米,东侧钟楼10层高40米,第6层装大钟,建筑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钢架混凝土结构。该楼原为连云港港口和车站的共用办公楼,钟楼一直是连云港标志性建筑之一。2009年停止客运服务。2012年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改为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东半部改为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
为了让游客对老街的历史有更为直观的了解,老街历史文化馆将成为“城市记忆体”,展示连云港老街的“前世今生”。
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馆作为展示老街的重要场馆,反映老街百年的风采,集中展示老街印象、老街文化、今昔对比等专题内容。
老街历史文化馆于2013年9月底完成。老街历史文化馆建设双管齐下,统筹安排时间进度,一方面加大老街历史文化馆外部改造,一方面加快展品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外部工程于9月完工;老街历史文化馆内部展厅主体布局工程基本完成。为进一步丰富老街历史文化馆的展品,展馆组带着方案走访老街现有居民、港口老建设者,并通过媒体发布征集信息。热心市民向老街赠送了部分反映老街变迁的历史物品。
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位于老连云火车站的博物馆,投资超过1000万元,2013年9月20日基本建成,10月正式对外开放。
博物馆分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室内展区共有三层,一、二层为史料展示部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并配以实物,展示陇海铁路历经满清、民国,蹒跚起步、分段修筑、艰难延伸,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全线贯通的历程。三层为科普和体验区,介绍火车诞生、发展的历史。室外展区位于博物馆东部,将以公园景点的形式呈现,主要是在老连云火车站站前广场展示三个实物火车头,这三个火车头分别代表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三个火车发展的不同时代。新建BRT站台、过街天桥等设施,汇集中国铁路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机车车辆。设置火车餐厅用餐,身穿铁路制服留影,在怀旧的乐曲中眺望繁忙的港口,回想老车站近一个世纪的往事。
博物馆的展品征集工作得到市民的热烈响应及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陆续接收社会各界的大量捐赠展品,有蒸汽火车头1个、火车货车厢2节、守车(挂在货物列车尾部运转车长乘座的工作车)1节,以及涉及铁路电务、机务、工务、通信等展品100多件,另有一批珍贵的照片和陇海铁路债券、大许家车站奠基石、陇海铁路局长云台山洞题字、沿途车站速写等实物。
陇海铁路连云港历史博物馆还将兼具科普功能。其中将考虑设置一个4D影院,用现代化的手段模拟乘坐火车的实际感受,开展科普教育。
2013年,连云港港迎来开港80周年,为此,连云港市投入6000万元,建设一座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计布展面积1400平方米的特色鲜明的港口博物馆。
港口博物馆选址确定为连云港老火车站西半部,在展示内容规划上,以时间为主线、重大事件史实和史料实物展陈为内容,反映世界港口、中国港口的发展历史及从秦汉时期到连云港港口的历史由来。还将运用现代科技,复原历史场景和模型制作,将港口博物馆打造成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科技、旅游、学术研究于一体,传承港口历史、港口文化的馆藏基地,体现国际性、专业性、互动性、娱乐性的国际国内专题性现代博物馆。
港口面向社会通过捐赠、收购、代管、借用等方式征集与连云港港建设和发展历史有关的实物资料。范围涵盖反映连云港港历史的重要文献、文件、手稿、信函、照片、音像、书刊、标语、布告、传单、勋章、徽章、纪念章、印章、奖状、证章、证书、证件、牌匾、旗帜等实物资料。反映连云港港建设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实物及图片、音像资料。连云港港建设初期,参与港口建设的创业者珍藏或保留的有纪念意义的生产用具、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票证等实物。反映连云港开港80年来港口发展变化的实物及照片等以及反映连云港港历史沿革、人文历史及地理变化状况的实物及照片等。
港口历史博物馆共有港口源起(秦汉—1905年)、大港初建(1905—1948年)、港通天下(1933—2013年)、跨越未来四个展区,分布于一层、二层、三层。它主要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和史料实物展陈为内容,反应世界港口、中国港口历史脉络史以及连云港地区港口的历史由来,特别是连云港港开港80年以来的发展道路和历程。除了上述四个展区之外,连云港港口历史博物馆还将配套游客商品服务中心、文化创意展示区以及相关的办公设施(位于展馆一层东侧)。
民俗工艺馆旧址为原国民连云市农民银行,建于1931年,基本保持着民国时期的原貌。馆内设面塑、根雕、葫芦烙画、剪纸、传统布饰品、锣钿画、连环画收藏、嘉连玉器展品等展厅。2010年被市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民俗工艺馆被确定为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天海传奇”系大型沉浸式魔幻主题光影秀,讲述了人鱼公主和海盗船长不畏重重艰险,勇战黑巫师,最终让海洋重现和平与光明的故事。
果城里位于胜利社区果城里巷,是一座独立小城。由荷兰人在此建港时建造。建筑风格如同乔家大院,布局精妙,工艺考究,院中有院,据说日军曾在此开过慰安所,房檐、房顶通透的圆窗是青砖砌成的江南气息,而立柱、窗户及门框皆是西洋的格调,共有四座相同的四合院落组合而成。独特的建筑样式似天外飞仙,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它从布局到细节,都是二、三十年代建筑中的精品,它曾经见证着历史的变更,荷兰人、日本人、国民党驻军等不同的人住过这里,给它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和传奇。
原市第三招待所(又称上海大旅社),位于胜利社区胜利路。民国22年由上海人马某建,为一座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面积861平方米,中式起脊屋顶,红瓦铺顶。内有回廊,正门额上装饰有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三星浮雕(“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前门两侧为龙盘主。民国34年,连云市政府曾驻此。市长为张振汉,中将军衔,是跟随红军长征的国民党中将。1949年初,陈毅曾派人在此社办华东青年干校。2010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公布为江苏省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胜利路中部,为原市政厅遗址,保存有原市政厅建筑。现状为闲置华东石油宾馆。由于占地规模和建筑体量相对较大,标志性地位显著,对市政厅进行文物保护修缮,整体地块规划整治为港口文化博鳌论坛综合体,包括商务会议、文化展示、旅游服务等复合功能,为连云港城的重要地标。
七一民俗广场紧邻临海路,原为老镇的传统小吃街,现状为镇区较大的开放空间,广场内简单布置有球场和健身设施场地。广场周边东侧为6层农商银行;南侧为6层海军宿舍楼;北侧4层临海社区中心、幼儿园、2层的搭建酒店和棚户用房;西侧为3层原连云镇政府招待所、2层鑫裕大酒店;西侧通过广场巷和邮局巷与与与云台路相通达,广场与云台路间现状为改建的夕阳居养老中心、原渔业销售部家属院、海军家属大楼、闲置以及插建的棚户房等。
创建于1878年的中兴煤矿公司,到1936年已成长为拥有3座大型近代化矿井和台枣、台赵、临枣3条运煤铁路,兼营中兴轮船公司等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大型综合型企业。这块香气四溢的“肥肉”,引来日本入侵者垂涎欲滴,并于1938年占领了中兴公司。直到1945年10月25日,铁道游击队受我鲁南军区委派,在津浦路微山湖畔举行受降仪式,枣庄一带700余名日军低头缴械投降,枣庄矿区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日军入侵之前,公司办事机构已迁往武汉,矿井全部停产。1938年4月,中兴公司董事会在汉口作出决议;“绝不与日人合作!”并责令连云港分厂经理浦禹峤炸毁码头、装煤机等设备,用中兴轮船公司“中兴号”、“大宝号”、“盖荪号”三艘巨轮沉船封港,以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1949年10月,周总理亲切接见了朱启钤和黎绍基,详细询问了中兴煤矿公司和中兴轮船公司的情况后说:“中兴公司的资本家是爱国的。”1956年9月28日,中兴煤矿公司实现公私合营,改称为公私合营枣庄煤矿;1958年8月16日改为国营枣庄煤矿。如今,在百年中兴这方土地上发展起来的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已成为跨国界、跨行业的现代综合性大型业,2012年,产煤达2617万吨,企业收入达512亿元。
中山东路向东,梅岭北麓山脚下有一块地方依次建有十三排房子,当地人称他为“十三道房”。这是侵华日军利用陇海铁路和港口疯狂掠夺中国资源,强迫中国人为其做苦役,敲骨吸髓,残酷摧残中国劳工的一座人间地狱。“十三道房”位于连云港港口南边的云台山脚下,依山势而建。经过近半个世纪风雨侵袭,有的还保存原样,有些已经成为残垣断壁。每排房子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4米,高约3.5米,灰沙石头墙,顶上盖有灰瓦,是典型的中国平房。为了住更多的中国劳工,日军将高度仅为三米多的房子分隔成上下两层,在房间里是不能直立行走的。每一层又被分割成若干校格,人们称之为“格子间”,每个格子住五个人,人在里面直不起腰来,400来人住在一排房子里。由于住的人太多,气味难闻,每道房子的下檐,建有通风的烟囱,用于排气。据史料记载,后来整个“十三道房”,居然住着4500-5000名中国劳工,其拥挤状况可想而知、“十三道房”内空气污浊,卫生条件极差,臭虫、苍蝇、蚊子乱飞乱咬。据幸存劳工连云港港务局退休干部俞正富等老人回忆,在“十三道房”每天都有三五个工人死于各种传染病,尤其是1942年伤寒病大流行,病死的人就更多了,最多的一天就从“十三道房”里抬出了27具尸体。惨无人道的日军将工人的尸体丢弃在梅岭、马腰山的山谷中,尸骨成山,臭气熏天。
国民党连云港陆军司令部约建于20世纪30、40年代,为石木结构。主体建筑两层,面宽五开间,中部开间约4.5米,两侧两开间约3.3米,左右对称。入口朝南,北立面临海,东、西两山墙建一层带门廊披屋,每间宽约3米,门廊分别朝东北、西北向,整个建筑跨度为12.9米,东西长24.2米,门廊廊柱直径53公分,有圆形柱础与柱帽。屋盖两坡落水,机制青平瓦,挑檐约50公分。整体建筑石墙为整毛石砌筑,水泥砂浆勾凸缝。南、北石墙砌筑方式为立砌,每层有过墙石,不超过三层高度找平一次,平砌石较少,原则上每一至二层找平一次,为典型的连云地区20世纪30、40年代建筑方式。东、西山墙石墙砌筑方式具有东、西洋风味。由于石墙面宽大,考虑石墙面砌筑美学组合图案效果,增加了平砌石、立砌石、方条石、过墙石的组合,既为构造牢固的需要,又增强了图案的效果,较为美观。
该建筑保存完好,现为驻连部队使用。1976年7月25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粟裕大将来连视察时曾在此居住。
在连云港老街胜利路边上,离原国民党连云市市政厅,后又叫“上海大旅社”、连云港市第三招待所不远,有一幢二层旧楼和部分民房,它就是原国民党连云市港口小学旧址(现连云邮电局东民房),该校址部分还在,它的前身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市临海路小学,该小学从1932年创办,已有80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民国时期(1932-1936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8-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从3名教师开始,先后经历了十九任校长,培养了七十二届学子,1945-1948年的港口小学校歌,它的词作者就是当时的校长朱俊林先生,歌词为“云台苍苍,黄海茫茫,我们的学校,偎依其旁,环境秀丽,港口美风光,在此读书乐无疆,愿各勉励探讨学业莫怠荒,锻炼身体品行端正,向上向上,莫愧父母和师长,前程万里浩荡”。
从连云港火车站、新浦汽车总站、连云港电视台乘坐连云港快速公交(BRT)B1K路车至五羊路站换乘B13连云古镇站;
从龙河广场站乘坐B1路公交车至五羊路站换乘B13至连云古镇站;
从海州客运站乘坐B1路车至五羊路站换乘B13至连云古镇站;从连云新城乘坐B3路公交车至终点站连云古镇站。
连云老街,具有民族特色的石屋、石墙、石街、石路也在延续着老镇的文脉。老镇内传统街巷格局、街巷和胡同名称、四合院形态几乎都保留原状,传统街区风貌鲜明,形成了以传统商业建筑为主体,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点缀其间的时代特征,独具中国文化的建筑风貌和精致多彩的建筑艺术。
历史上连云港早就成为中国的东方良港,其前身海州朐港秦汉时就开始同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往来,素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唐宋年间,海州朐港可沟通外海内河,北通登、荣、胶、烟、南连通、泰、江、淅;清康熙年间,成为朝廷“钦定口岸”,设海关,征收海船货税。1668年,海州发生8级地震,城崩,海水退后30里,朐港报废。
1905年,新浦地区的大浦作为海州的商埠开放。 1921年2月,大浦以“胶海关海州分关”的名称,正式对外开放。1925年7月1日,陇海铁路徐海段通车至新浦、大浦。大浦港经过多年的营建,开埠时已有五座码头(位于大浦镇西端的挡海堤外),3000吨的货轮可以进口停泊。新浦、大浦的开放,更加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新浦和大浦两相依托,河海双向联运,更促进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而大浦港所在的临洪口是沭河的主要入海口。历史上受黄河夺淮的影响,蔷薇河口上游的青伊、桑墟诸湖,日渐淤淀。每当夏秋山洪暴发,客水过境,在原湖区大肆泛滥,致使临洪口与秦山之间形成拦门沙,河水下泻,再遇潮汐顶托,交融“凝絮”,极易“海涨沙淤”。
1933年临洪口淤塞更为严重,又不值得全力疏浚,不得不在孙家山、老窑(今连云港港)另筑新港。1934年随着连云港港口的一号码头投入使用,大浦30年发展繁荣,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新浦繁荣与发展也不得不迟缓了步伐,进入了城市衰微期。
1933年以前,连云港港口尚未正式开始建设,老窑(今连云港老街)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落后贫穷封闭的小渔村,1925年后,随着连云港海岸线东移,原大浦港船只经常搁浅,港口遂于1933年迁至老窑(今连云港老街),港口发展已现雏形,1925年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把连云港建设成东方大港的梦想为连云港以后的发展描绘了蓝图。
1933年连云港港口正式开始建设,这是连云港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1935年,连云港筹备建市,1936年港口一期建设完成。连云港的发展前景似乎很美好,然而,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连云港的发展困难重重。这段时期,连云港的发展在动荡中前进,奠定了东方大港的基础。
1933到1949年的时间里,几个标志性事件将这一阶段分成特点鲜明的几个时期:
1933至1937:港口大建设时期
1937至1945:连云港沦陷时期
1945至1948:国民党统治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更是进入了大开发、大建设的时期,百年前的东方大港梦想今天终于就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