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Gentiana cruciata),属于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单生,高50厘米至1米余,无毛或有长硬毛。茎生叶常为卵形,卵状披针形,少为条形,顶端渐尖,全缘或有锯齿,无毛或有硬毛,长3-19厘米,宽0.5-4.5厘米。花序具长分枝,常组成大而疏散的圆锥花序,少为狭圆锥花序,更少仅数朵花集成假总状花序,花序梗和花梗常纤细如丝。花萼筒部球状,少为卵状,裂片毛发状,下部有时有1至数个瘤状小齿,偶尔叉状分枝,伸展开或反折,长 (3) 6-14 (20) 毫米;花冠细,近于筒状或筒状钟形,长11-18毫米,白色、淡蓝色或淡紫色,裂片狭三角形,长3-4毫米;花盘细筒状,长2-5毫米,常无毛,花柱长20-25毫米。蒴果多为球状,极少为卵状,长4-9毫米,直径4-5毫米。
龙胆的根茎及根经过干燥,都可以入药,具有泻肝胆实火的功效。主要产于东北三省及山东、浙江、云南等地。
龙胆的生长喜光,喜凉爽,但相对比较耐寒,而且比适合生长在湿润的地块,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多数土壤条件下都能很好的生长,但幼苗期时需要避免烈日暴晒。生长季为4~10月,每年春季来到,4月下旬开始返青,10月末枯萎,结束生长。二年生植株开始开花并结果,但龙胆的种子特别小,千粒重2.5毫克左右,根系需要多年才能形成,基本每年5月以后才开始生新根,由越冬芽产生地上茎,如果土层深厚,而且富含有机质,则利于龙胆的生长。忌涝洼积水,宜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轮作,也可与果林间作。
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模式标本采自亚洲东部。在苏联、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播种育苗
1、选苗床。选择透光率在30%~40%的林地, 地势平缓, 土壤疏松肥沃, 排灌方便的砂壤土, 龙胆草苗期对光照的需求量不大, 光照过强不利于苗期生长。
2、苗床整地。选地后深翻, 清除杂草, 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2500 kg、复合肥 (N∶P∶K=15∶15∶15) 20 kg, 均匀撒施在墒面, 深翻, 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 耙细整平。按150 cm开墒, 墒面宽120 cm, 沟宽30 cm。
3、种子处理。选用当年收获的种子, 先晒种3~4 h, 再用0.2 g/L的赤霉素浸泡24 h, 捞出, 清水冲洗3次, 用种子量的3~5倍细砂混拌均匀, 放入木箱, 上面用湿布盖好, 放在室内向阳处进行催芽, 催芽5~7 d后, 种子表面露白即可播种。
4、播种。在4月中上旬进行播种, 每亩播种2~3 kg为宜。播种前将墒面浇透水, 均匀地将种子撒在墒面上, 覆盖3~4 mm厚的细锯末, 再盖一层松毛, 浇少量水。
5、苗期管理。根据墒情适时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逐步揭去松毛, 及时拔除杂草, 喷施2次9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预防病害发生。当幼苗长出4~5对真叶时可移栽。
移栽育苗
1、选地。选择排灌方便的坡地、林缘或稀疏林地, 土层深厚, 土壤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宜。
2、移栽整地。8月将所选地深翻后晒垡至9月中旬或次年春季, 再次深翻, 清除杂草。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 kg、复合肥 (N∶P∶K=15∶15∶15) 30 kg, 均匀撒施在墒面, 深翻, 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匀, 耙细整平。按150 cm开墒, 墒面宽120 cm, 沟宽30 cm。
3、移栽时间。当年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或次年春季, 根据灌溉条件适时移栽。
4、移栽方法。按10 cm×20 cm的株行距进行移栽, 每穴1~2株, 盖土厚度以盖过芽孢2~3㎝为宜, 栽后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1、查缺补漏。移栽后发现缺塘应及时补苗, 发现杂草应及时拔除。视苗生长发育情况, 干时勤浇, 雨时防涝, 田间不能渍水。
施肥管理
1、追肥。次年7月中旬, 在行间开沟, 每亩追施复合肥 (N∶P∶K=15∶15∶15) 20 kg;越冬前, 清除墒面残留的茎叶, 并覆盖2㎝厚的腐熟农家肥, 每亩用量2000~2500 kg。
2、摘蕾。花蕾形成后, 除留种地外, 其余地块及时将花蕾摘除。
采收加工
移栽2~3年后, 10月中下旬采收。选择晴天, 除去地上部分, 将根挖出, 除去泥土、病根、残根。在自然条件下阴干, 若阴雨天气也可进行烘干。阴干时注意通风, 避免堆捂。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用法与用量】3~6g。
龙胆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相对较短,根系属须根系,呈密生状态,须根细长,多至数十条,根呈黄白色,长50厘米左右,茎直立单生或丛生,一般每年8~9月间开花,一个多月后结果,种子为褐色条状。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在种植过程中“坚持轮作、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的农业措施进行预防。在防治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有限度的使用化学肥料。
一、斑枯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 病斑多发生在叶中部, 患病植株的叶片上出现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 有轮纹, 中心颜色稍浅, 病斑两面生黑色小点, 严重时叶片枯死, 最后整株枯萎。属于真菌性病害, 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
2、防治方法。发现病叶及时摘除烧毁, 发病初期或雨季每7 d喷1次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9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 连防2~3次。
二、褐斑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 叶片上出现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 病斑多从叶缘开始发病, 逐渐向内扩展, 严重时使叶片枯死。属于真菌性病害, 高温高湿、植株过密易发生。
2、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 清除枯枝病叶集中烧毁。移栽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苗, 发病初期可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施, 连防2~3次。
三、炭疽病
1、症状。为害叶片, 病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凹陷, 呈暗绿色水渍状, 严重时叶片干枯。属真菌性病害, 低温潮湿、连雨天气利于发病。
2、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9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施。
四、病毒病
1、症状。为害叶片, 使植株心叶叶片不均匀褪绿、花叶, 植株生长缓慢, 严重时整株枯死。属于病毒性病害, 主要由蚜虫传播。
2、防治方法。及时防治蚜虫, 拔除严重病株集中处理。发病初期选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喷施2~3次;增施磷酸二氢钾, 提高植株抗病性。
五、蚜虫
1、为害特点。为害幼嫩叶、花、茎, 影响植株生长、开花结实, 还易于传播病毒病。
2、防治方法。悬挂黄板,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剂喷施。
六、地老虎
1、为害特点。幼虫为害幼苗和根茎, 咬断幼苗、根茎, 使整株死亡。
2、防治方法。整地时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40~60 kg拌细土20 kg撒入地中, 每亩用新鲜菜叶30 kg与90%晶体敌百虫原药0.2 kg配置成毒饵, 傍晚放入沟内诱杀幼虫。严重时,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
1、《医学启源》:以柴胡为主,草龙胆为使,治眼疾中必用之药也。治黄目赤肿,睛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主治秘诀》云:治下部风湿及湿热,脐下至足肿痛,寒湿脚气。
2、《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
3、《本草经疏》:草龙胆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
4、《本草正》:龙胆草,乃足厥阴、少阳之正药,大能泻火,但引以佐使,则诸火皆治。凡肝肾有余之火,皆其所宜。
5、《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
6、《本草新编》:龙胆草,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疸,其余治目、止痢、退肿、退热,皆推广之言也。但此种过于分利,未免耗气败血,水去而血亦去,湿消而气亦消,初起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湿黄疸,用之不可不缓,正未可全恃之为利水神丹,消湿除瘅之灵药也。或谓龙胆草治湿热,最利瘅病,正湿热之病也,然用龙胆草以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之一种也,有不热而亦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能治也。尤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7、《医学衷中参西录》:龙胆草,味苦微酸,为胃家正药。其苦也,能降胃气,坚胃质;其酸也,能补益胃中酸汁,消化饮食。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以开胃进食。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于芍药,而以敛辑肝胆虚热,固不如芍药也。
8、《本草正义》:龙胆草,大苦大寒,与芩连同功,但《本经》称其味涩,则其性能守而行之于内,故独以治骨热著;余则清泄肝胆有余之火,疏通下焦湿热之结,足以尽其能事;而霉疮之毒,疳痃之疡,皆属相火猖狂,非此等大苦大寒,不足以泻其烈焰,是又疏泄下焦之余义矣。
9、《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10、《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利,去肠中小虫,益肝胆气,止惊惕。
11、《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
12、《日华子本草》:治客忤,疳府气,热病狂语,疮疥,明目,止烦。
13、《本草图经》:古方治疸多用之。
14、《履巉岩本草》:治酒毒便血,肠风下血。
15、《滇南本草》:治咽喉疼痛,洗疮疥毒肿。
16、《医学入门》:治卒心痛,虫攻心痛,四肢疼痛。
药材基源
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Bge.)、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Kitag.)、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Pall.)和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Franch.)的根和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产地溯源
1、龙胆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条叶龙胆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3、三花龙胆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
4、滇龙胆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
(1)本品横切面:龙胆表皮细胞有时残存,外壁较厚。皮层窄;外皮层细胞类方形,壁稍厚,木栓化;内皮层细胞切向延长,每一细胞由纵向壁分隔成数个类方形小细胞。韧皮部宽广,有裂隙。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3~10 个群束。髓部明显。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坚龙胆内皮层以外组织多已脱落。木质部导管发达,均匀密布。无髓部。
粉末淡黄棕色。龙胆外皮层细胞表面观类纺锤形,每一细胞由横壁分隔成数个扁方形的小细胞。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约至45μm。
坚龙胆无外皮层细胞。内皮层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平周壁的横向纹理较粗而密,有的粗达3μm,每一细胞分隔成多数栅状小细胞,隔壁稍增厚或呈连珠状。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5ml,浸渍4~5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 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二次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龙胆碱小鼠灌胃的LD50为460mg/kg,皮下注射大于500mg/kg,静脉注射为250-300mg/kg。另有报道龙胆碱小鼠灌胃LD50为1.3g/kg。
含龙胆苦甙(Gentiopicrin)、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三叶甙(Trifloroside)、苦龙甙(Amarogentin)、四乙酰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 tetraacetate)、苦樟甙(Amaroswerin);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龙胆碱(Gentianine)、秦艽乙素(Gentianidine)、秦艽丙素(Gentianol)、龙胆三糖(Gentian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
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份: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当药苦甙(swertiamarin),当药甙(sweroside),苦龙胆酯甙(amarogentin),痕量苦当药酯甙(amaroswerin);苦甙总含量可高达7.33%,而龙胆苦甙含量可达6.34%。生物碱:龙胆碱即秦艽碱甲(gentianine0.05%,龙胆黄碱(gentioflavine)。
条叶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份: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可达4.35%,而龙胆苦甙含量为4.15%。
三花龙胆
根含裂环烯酸萜类成份:龙胆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为3.95%,而龙胆苦甙含量为3.66%。还含三花龙胆甙(TCMLIBifloroside)。
滇龙胆
根含裂环烯醚萜甙类苦味成份:龙服苦甙,当药苦甙,当药甙,痕量苦龙胆酯甙,痕量苦当药酯甙;苦甙总含量5.10%,龙胆苦甙含量5.01%。地上部分含龙胆碱,秦艽碱乙(gentianidine),秦艽碱丙(gentianal),β-谷甾醇(β-sitoste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