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是天门冬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花被黄绿或白色,花被筒较直,花丝丝状,近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浆果成熟时为蓝黑色;花期为5-6月,果期为7-9月。《本草经集注》中认为玉竹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由此得名。
玉竹在中国分布极广,多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台湾等地区,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也多分布;生于海拔较低的林下或山野阴坡。玉竹喜凉爽、潮湿和隐蔽环境,不耐高温、强光和干旱,多生于林下、灌木丛或阴坡草地。玉竹的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生产上常用根茎繁殖。
玉竹的根茎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四声本草》中记载玉竹能补中益气,可用于治疗燥热咳嗽,津伤口渴,阴虚外感,头痛身热等。玉竹不仅可以入药治病,还能作为可口的食材供大众享用,玉竹片可水煎代茶饮用于防治冠心病,炖肉片汤用于补虚强壮,此外,玉竹也被运用于园艺方面,成为许多中草药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本草经集注》中认为玉竹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由此得名。
玉竹根状茎圆柱形,直径5-14毫米。茎高20-50厘米,具7-12叶。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2厘米,宽3-16厘米,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
花序具1-4花(在栽培情况下,可多至8朵),总花梗(单花时为花梗)长1-1.5厘米,无苞片或有条状披针形苞片;花被黄绿色至白色,全长13-20毫米,花被筒较直,裂片长约3-4毫米;花丝丝状,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长3-4毫米,花柱长10-14毫米。浆果蓝黑色,直径7-10毫米,具7-9颗种子。
玉竹
1、枝叶:茎圆柱形;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
2、花果:花被黄绿或白色,花被筒较直,花丝丝状,近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浆果成熟时为蓝黑色。
五叶黄精
1、茎不分枝,基部具膜质的鞘,直立。叶全缘。
2、花被白绿色,全长2-2.7厘米,裂片长4-5毫米,筒内花丝贴生部分具短绵毛;花丝长3.5-4.5毫米,两侧扁,具乳头状突起至具短绵毛。
玉竹对环境条件适应性较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涝洼、盐碱、粘土、沙石地类不宜生长。一般温度在10-15℃时根茎出苗,20-22℃时开花,22-25℃时地下根生长并增粗。玉竹适宜生长在湿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地方。缓山坡、低山丘陵的林下都可以种植。玉竹耐寒,忌强光直射。常生林下或山野阴坡,海拔500-3000米。
玉竹广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台湾。
一般用播种繁殖。播种前整地,把地面搂成深5厘米、宽3厘米小沟,播种株距按2-3厘米为宜,播种后盖表土3-4厘米,并踩实。玉竹种子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到成熟期,采种后最好是秋季播种,种子不用储藏,播种时间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量一般每亩在10-15千克。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每亩需要播干种子8千克左右,并用水泡24小时。玉竹种植当年不出苗,只是在地下长小根,第2年4月份才出小苗。
玉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栽植地的要求并不苛刻,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必须限定一定的标准条件。
具体要求为:山地、疏林地、果园、农田地皆可栽植。土质宜选黄沙腐殖土、黑沙腐殖土或沙质壤土,土层厚度≥25厘米。农田地有机质含量≥1.2%,山地、疏林地、果园有机质含量(下同)≥3.5%,土壤pH值5.5-7.0。农田地碱解氮120.0毫克/千克,有效12.0毫克/千克,速效钾>60.0毫克/千克,其他栽植地碱解氮>130.0毫克/千克,有效磷>5.0毫克/千克,速效钾>55.0毫克/千克。地势要求坡度≤20°坡向以半阴半阳为佳,地形地势宜选排灌方便为准。疏林地为阔叶或混交林为主,果园为大棵木本为宜。
山地、疏林地、果园 采取免耕法整地,首先清除石块及小灌木,于春夏之交时节亩用10%草甘膦3000毫升兑水80千克喷施栽植面杂草。农田地每亩撒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翻耕作床,床宽1.2-1.3米,高15-20厘米,步道沟宽30厘米左右。
玉竹春、夏、秋均可栽植,但以秋季至上冻前为最佳宜栽期。栽植方式分为条栽和穴栽,开沟或穴深8-10厘米,覆土4厘米左右厚,条栽株距15厘米、行距30厘米;穴栽按穴行距30(-40)厘米×30(-40)厘米,穴与穴应犬牙交错,每穴放置3-4个种栽。农田地采用条栽,山地、疏林地、果园条栽或穴栽。
除草:农田地栽植出苗后中耕浅除,此后每年不能中耕除草。采用化学除草亩用96%异丙甲草胺90毫升 15%噻吩磺隆10克兑水20千克,在春季苗未出土前进行床面封闭处理。
追肥:年追2次,农田地春季出苗前亩泼浇腐熟人粪尿液1000千克左右,秋季亩覆盖1000千克左右有机肥。其他类型的栽植地视生产者条件选择是否追肥。
在立秋季节用机械和人工挖掘采收,首先割除茎秆,然后开始挖根,要注意挖取深度,太浅易伤及根茎,出现断根破损现象,影响玉竹品质,挖取深度要控制在25厘米左右。采用机械挖取要注意翻土朝一个方向倒茬,有利于玉竹肉质根不被挖土掩埋,并有利于把玉竹肉质根茎暴露在外以方便捡取。
玉竹虫害较少,病害主要有灰斑病、锈病、褐斑病、叶面斑、灰霉病等。
灰斑病:为害叶片,5月中上旬始发期,6-7月盛发期,可采用1%硫酸铜于未出苗前田园消毒,发病初期百菌清500倍液或1:1:300波尔多液喷施。
锈病:玉竹易发生锈病,在土壤低洼积水的地方或因排水不良发病较重,所以栽植时一定要避开低洼和易涝的地段。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形成圆形或褐色斑点,叶背面生有黄色杯状锈孢子器。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洒1800倍液20%粉锈宁。在发病初期染病较少情况下,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生石灰消毒病株的土壤。
根据分布区域的不同,野生玉竹有关玉竹、江北玉竹,栽培玉竹有湘玉竹、海门玉竹、西玉竹等。
药用价值
玉竹在中国有着长达2000年的药用历史。在《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中就有记载:“味甘,质润,性微寒,以其地下根茎部分入药”,药材以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断面黄白色、半透明、质地柔软、味微甜者为佳。常用于治疗热病口咽干燥、干咳少痰、心烦心悸、糖尿病等。中国医药行业每年对玉竹的需求量为3000~4000万吨,出口量为300~500万吨,因此玉竹是贸易量较大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国药典》中收录了中药材“玉竹”仅来源于玉竹本种,但在实际使用习惯中,黄精属(Polygonatum)中的小玉竹(Polygonatum humile)、康定玉竹(Polygonatum prattii)等地下部分也作中药“玉竹”使用。
现代大量医学研究表明玉竹中含有大量活性物质,例如玉竹多糖、铃兰苷、糖蛋白、皂苷、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其中玉竹多糖是最重要的活性物质之一,也是目前玉竹活性物质研究最多的一种,已被证实具有扩张冠脉、降血脂、抗氧化、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2013年3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玉竹纳入到《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中。
食用价值
玉竹的幼苗可食用,可于每年4~5月间采集茎叶包卷呈锥状的嫩苗,用开水烫后炒食或做汤;若食用根状茎可于3~5月或9~10月采挖,去掉须根,洗净浸泡后蒸食。但玉竹的果实有毒,不可食用。
由于玉竹药食两用的特性,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用玉竹制作的保健食品,例如玉竹茶、玉竹面、玉竹果脯等。在新加坡、中国的两广地区和香港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人们常常用玉竹来煲汤饮用。
生态价值
在对玉竹的生理特性研究中人们发现,玉竹对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耐受性,尤其是其根部对铅元素的吸收能力大于其叶片和茎,因此也可将玉竹当作生态修复植物来应用。
在人工种植中,人们发展林下玉竹栽种或与其他作物套种,充分利用了林地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维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了“以种代抚、以短养长”,有效解决了林木周期长、见效慢的状况。
观赏价值
玉竹不仅药食兼用,还是很好的园林地被植物。其叶色浓绿,花朵淡雅别致,常成片生长,对地面覆盖效果极佳,目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有零星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