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是沃纳·赫尔佐格执导的剧情片,由克劳斯·金斯基主演,于1972年12月29日在联邦德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1560年,西班牙冒险家阿基尔带领一队人马沿亚马逊河寻找黄金国,终因罔视险恶的、难以克服的自然环境而至覆灭的故事。
克劳斯·金斯基 饰 唐·洛普-德·阿基尔
配音 Gerd Martienzen
Helena Rojo 饰 伊内兹
配音 Uta Hallant
Del Negro 饰 加斯帕·德·卡瓦哈尔
配音 Claus Biederstaedt
Ruy Guerra 饰 唐·佩德罗·乌尔苏阿
配音 Lothar Blumhagen
Peter Berling 饰 唐·费尔南多·德·古兹曼
配音 Heinz Theo Branding
Cecilia Rivera 饰 费奥莱斯
配音 Uta Hallant
Daniel Ades 饰 贝鲁丘
配音 Dieter Ranspach
Edward Roland 饰 奥凯洛
配音 Uwe Paulsen
Armando Polanah 饰 阿曼多
配音 -
Alejandro Repulles 饰 贡萨罗·皮萨罗
配音 Edgar Ott
演员 克劳斯·金斯基
配音 Gerd Martienzen
偏执的西班牙冒险家,专横、狂妄,充满草莽气息,有着如鹰一般冷酷的双眼,时而安静,时而暴虐,神态阴森而深不可测,充满征服的欲望,宁肯毁灭整支探险队也要满足自己虚妄的征服欲。
演员 Helena Rojo
配音 Uta Hallant
乌尔苏阿的未婚妻,娇美、坚强的西班牙贵族小姐。她追随爱人乌尔苏阿深入亚马逊流域,目睹他被人用枪打伤并剥夺指挥权,她心里明白这是阿基尔指使人干的,却敢怒不敢言。在审判乌尔苏阿时,她勇敢地站出来为爱人辩护,但无济于事。最终,她逃向了丛林深处。
演员 Ruy Guerra
先遣队的指挥官,善良,富有贵族气质,善待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他并不真的相信有黄金国,随着探险之途越来越艰难凶险,他决定带所有人返回大本营,而阿基尔却挑唆士兵背叛了他。
演员 Peter Berling
配音 Heinz Theo Branding
先遣队中的西班牙贵族,阿基尔夺取指挥权后立他为所谓黄金国“埃尔杜拉多”的国王。他肥得像头猪,好吃懒做、贪得无厌,只贪图当国王的享受,把权力都交给了阿基尔。
演员 Cecilia Rivera
配音 Uta Hallant
阿基尔的女儿,只有15岁,随父亲一起前往南美丛林腹地寻找黄金国“埃尔杜拉多”。阿基尔把先遣队带上绝路,她也绝望地倒在父亲的怀里死去。
演员 Del Negro
先遣队中的传教士,负责向沿途被征服的印第安人传播上帝的福音。他道貌岸然,对黄金亦充满渴望,虽然号称上帝的仆人,却屈服于阿基尔的淫威,不仅拒绝帮助伊内兹和乌尔苏阿,而且在“审判乌尔苏阿”的闹剧中充当了法官。
1560年,圣诞节前夕,一支以皮萨罗为首的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探险队浩浩荡荡地押着200名印第安奴隶,扛着大炮牵着马匹,甚至还用轿子抬着贵族小姐抵达安第斯山,沿着崎岖的羊肠小道,进入南美的丛林地带。他们是来这儿寻找亚马逊河沿岸的黄金国“埃尔杜拉多”的。他们原以为这一带一定是鲜花遍地、阳光普照的美丽田野,可眼前却是密不通风的丛林和印第安人的陷阱。气候恶劣变化无常,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多,士气越来越低落,失望笼罩着一切。
不能再这样走下去了,皮萨罗决定改变计划,他让主力部队返回基地,挑选了40个人作为先遣队,由乌尔苏阿任指挥,娇美的未婚妻伊内兹陪伴在他身边。副指挥是阿基尔,他15岁的女儿也一起前往。让阿基尔当副指挥这是违背上帝意志的决定,因为此人专横、狂妄,是个专门与上帝作对的家伙。先遣队中还有一个贵族古兹曼和神父等。他们的任务是寻找粮食,探听通往黄金国“埃尔杜拉多”的路。队伍乘坐木筏沿着汹涌澎湃的亚马逊河而上,一只木筏突然被漩涡吞没,七个西班牙人、两个印第安人全部丧生。其他的木筏在咆哮的滔滔江水上行驶,危机四伏。日复一日,给养也越来越少。好容易靠了岸,乌尔苏阿召集队伍商谈,他想回到营地去,因为他认为根本没有“埃尔杜拉多”这个黄金国。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可阿基尔却一言不发。正当乌尔苏阿愤怒之时,一声枪响,他遭枪击倒地。伊内兹心里明白这是阿基尔指使人干的,可她敢怒不敢言。
阿基尔向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二世奏了一本,宣布脱离西班牙统治,乌尔苏阿被废除了领导地位,古兹曼成为“埃尔杜拉多”国王。古兹曼肥得像头猪,他好吃懒做,只贪图当国王的享受,把权力都交给了阿基尔。阿基尔以虚伪的欺骗、恐怖的镇压去统治这支队伍。他首先囚禁了持有异议的乌尔苏阿,然后又让古兹曼以“国王”的名义“审判”他。古兹曼煞有介事地以乌尔苏阿犯有叛国罪判他死刑,但又免他一死,剥夺了其公民权和全部财产,把他关起来。
木筏在亚马逊河中时漂时停,好像快要中止它的生命。大家快一个月没尝到咸味了,而贪得无厌的国王古兹曼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仍狂叫着:“黄金国快到了,以后我们可以用金子弹射击敌人,用金盘子吃饭。这儿的左、右方马上都要属于我们了,我们的国家要比西班牙还大6倍。”他自己在木筏上搭起一个顶篷,抵御烈日曝晒,而士兵头顶太阳,忍饥挨饿,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有一天,人们发现古兹曼倒在水中。原来他被毒死了。古兹曼死后,乌尔苏阿被阿基尔下令处死。队伍的士气越来越低落,他们既要面对阿基尔残暴专横的统治,又要对付大自然的威胁——毒蛇和猛兽,最让他们感到可怕的是印第安人的袭击。四周是一片热带丛林,看不到一个印第安人,可时常飞来暗箭射中士兵。天灾人祸,部队人员的伤亡越来越大,一支浩浩荡荡的探险队只剩下寥寥无几的残兵败将。乌尔苏阿的未婚妻伊内兹突然失踪了,人们发现她向丛林中跑去,是去投靠印第安人了。这在队伍中引起了波动,特别是队伍中剩下的唯一女子——阿基尔的女儿费奥莱斯,她为自己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阿基尔更加愤怒,他自称为“上帝的愤怒”,要惩罚那些不听“上帝意志”的人,规定对逃兵要处以极刑,将他们的身体砍成198块,然后再让人践踏成肉酱,直到可以抹墙为止。他狂呼:“我要飞鸟落地,就落地,在我眼前,大地也会颤抖。谁要追随我,就能永远富有。谁要是逃跑,我就不会宽容任何人。我,阿基尔,就是上帝的愤怒。”阿基尔狂妄地喊叫着,可剩下的人越来越少。面对饥饿和死亡,士兵们清楚地知道阿基尔是无法战胜这原始森林和波浪汹涌的漩涡的,只是把剩下的人引向死胡同,去送死。于是士兵们纷纷叛逃。最后只剩下费奥莱斯,她也绝望地倒在父亲阿基尔的怀里死去。众叛亲离的阿基尔茫然孤独地站在木筏上,在亚马逊河上随波漂荡着。他仍狂喊:“我是上帝的愤怒,我要与自己的女儿结婚,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制作人 沃纳·赫尔佐格、Daniel Camino、Hans Prescher、Lucki Stipetic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副导演(助理) Gustavo Cerff Arbulú
编剧 沃纳·赫尔佐格
摄影 托马斯·茂奇
配乐 Popol Vuh
剪辑 Beate Mainka
视觉特效 Juvenal Herrera、Miguel Vázquez、Francisco Joán、Orlando Macchiavello
获奖时间 获奖奖项 获奖方 结果
1973年 第23届德国电影奖 金质电影奖-最佳摄影 托马斯·茂奇 获奖
1976年 法国电影评论家联合会“最佳外语片”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获奖
第一届法国凯撒奖 最佳外国电影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 提名
1977年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最佳摄影 托马斯·茂奇 获奖
该片情节算不上多么惊心动魄,但氛围渲染极为出色。全片几乎时时处处弥漫着一股神经质的紧张与压抑感。亚马逊河两岸优美的热带雨林景观在影片着重表现主人公疯狂偏执的狂乱性格的题旨下,几乎成了牢笼一样压迫人神经的高墙壁垒。配以极其出色的显得空寂幽深的画外音,让人窒息。片中直接取自于自然场景的那些鸟鸣虫叫,没有成为营造风景如画的沿河两岸胜境的辅助,倒是构成了一种像要剥夺人的听觉一样的恐怖噪声。阿基尔的航行是一趟通向人类自身病态心灵与癫狂梦魇的航行。赫尔佐格的作品历来重视风景对人的内心的影射与隐喻,而该片更是把这一点发挥得登峰造极。影片将历史事件寓言化,16世纪欧洲殖民者侵略者的冒险在片中变成一个激情而孤独的狂想者的疯狂行为。历史背景被剥离出来,而人类的本性才是导演关注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某种社会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现实面前的失败。(《电影世界》评)
该片剧本很大一部分是在公共汽车上写的。当时赫尔佐格参加的一支足球队正前往维也纳参赛。在车上时,喝醉了的守门员吐在了赫尔佐格的打字机上,一些稿纸因此报废,赫尔佐格不得不把它们扔出窗外。后来,在比赛的间隙,他用三天时间写完了剧本。赫尔佐格后来回忆说那些被扔掉的部分中应该有些很不错的场景。
赫尔佐格本想把阿基尔塑造成一个驼背,虽然放弃了这个念头,但他仍希望阿基尔的动作能与别人不同,让其内心的某种扭曲表现在外表上,于是,他决定让阿基尔的一只手臂看着比另一只长,因为左手太短,阿基尔的剑不是放在腰部而是几乎高达腋窝。
在写剧本时,赫尔佐格并没有想过让谁来演主角,但是,一写完,他就意识到这是为金斯基而写的,于是,立即把剧本寄给金斯基。两天后,金斯基在凌晨三点打电话告诉赫尔佐格,他喜欢那个剧本,愿意出演。
赫尔佐格最初设想的开头是在海拔达一万七千英尺的冰河上,一大队患高原反应的猪踉踉跄跄地向镜头涌来,它们属于一支西班牙探险队。但因为许多剧组成员真的发生了高原反应,赫尔佐格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制作前期,赫尔佐格亲自测试激流对演员和剧组是否安全,结果他坐的木排分崩离析,他也被卷入激流中冲到了好几公里之外。
该片的大部分,就像赫尔佐格的其他几部影片一样,是用他从自己的母校——慕尼黑电影学院偷来的一部35毫米摄影机拍摄的。
在拍摄“加冕礼”那场戏时,赫尔佐格让扮演古兹曼的演员Peter Berling绕着小岛追着自己跑了两公里,当二人跑回片场时,众人已准备开拍,赫尔佐格吩咐气喘吁吁的Peter Berling注视镜头,不要大喘气。于是Peter Berling在镜头下憋得整张脸变了形,从而达到了赫尔佐格所希望展现的古兹曼内心彷徨的效果。
赫尔佐格在拍摄该片前从未到过秘鲁,但是到了之后,发现那里的风景竟与他之前想像中的景致和氛围一致。他甚至认为那片风景好像别无选择,不得不合乎他的想像,并使自己顺从他对它们的构想。
该片成本为37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是金斯基的片酬。因为成本有限,赫尔佐格负担不起太多人去河上拍戏,因此整个剧组的拍摄人员不到10个人。有时,为了吃上早饭,他不得不卖掉自己的靴子或手表。
木排穿过激流的戏只花了两分钟就拍完了,在拍摄时,只有摄影师托马斯·茂奇和导演赫尔佐格可以在木排上自由行动,其他人都用绳子和木排系在一起。在某些镜头中,观众可以看到系在演员手腕上的绳子。
在拍摄到一半时,剧组把胶片运到墨西哥洗印,但那些胶片似乎在途中丢失了。此事只有赫尔佐格、赫尔佐格的弟弟、摄影师托马斯·茂奇知道,赫尔佐格没有告诉任何演员。五周后,所有胶片又在利马机场海关找到了。
在拍摄前,金斯基带来了一堆登山设备,比如冰镐。在住进帐篷的第一晚,他因被雨淋湿而大发雷霆。第二天,剧组用棕榈叶给他的帐篷搭了屋顶,但他还是不舒服,独自搬进了马丘比丘唯一一家饭店。
为拍摄影片最后许多猴子的戏,赫尔佐格在拍摄前几个月就雇佣当地人抓了几百只小野猴。但真要用它们时,猴子却被人买走并装上飞机准备运到美国。赫尔佐格奔到机场,冒充兽医,强行把猴子从飞机上卸下来运回。当拍摄正式开始时,受惊的猴子们开始攻击人,把赫尔佐格咬得遍体鳞伤,因为是实时录音,所以赫尔佐格一声也没有吭。克劳斯·金斯基也称在拍摄最后一个场景时自己被猴子咬伤了。
剧组花了好几个星期录制鸟叫声用于影片结尾处,最后制作出的音带是由八条不同音轨组合而成的。
该片中出现在树上的船是真的。剧组分五部分建造了一艘船,还在树旁边造了一个高约30米的脚手架,把五个部分送到上面,25个工人又花了一周时间把船拼起来。
在开场有个场景,当载着阿基尔女儿的马车翻了快要倒下来的时候,在画框右边可以看到一只手伸出来扶着男演员,让他们保持平衡。这只手就是影片的导赫尔佐格的。
虽然有些影评人认为该片影射了法西斯主义,阿基尔就是在暗喻希特勒,但是赫尔佐格明确表示自己从来没隐喻希特勒的意图。
在该片最后一个场景中,摄影机围着木排拍摄,上面只有唯一幸存的阿基尔,观众可以看到摄影机的船留下的波痕。
秘鲁的印第安人在该片中穿着的衣服是西班牙人在19世纪进口的。阿基尔的故事背景设置的年代是16世纪。
在该片中,秘鲁的印第安人唱了一首歌,而那首名为《Valicha》的歌创作于20世纪。
该片第一部分中的角色皮萨罗实际上死于1548年,比电影设置的时间要早12年。
赫尔佐格在朋友家偶然发现一本关于探险的儿童读物,书中提到一个寻找黄金国并宣称自己是“天谴”的西班牙征服者阿基尔。虽然书中有关于阿基尔的内容不多,但赫尔佐格被这故事迷住了,试图去寻找更多他的生平,但在历史文献中收获甚微,倒是发现许多文学作品谈到此人。赫尔佐格曾找到一封据说是阿基尔写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信中阿基尔宣布废黜西班牙国王,并宣布自己是新的黄金国和新的西班牙的统治者。那疯狂的语言让赫尔佐格产生浓厚兴趣。赫尔佐格称之所以被阿基尔吸引,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敢于挑衅西班牙国王、宣告南美部落领土独立的人,而他也是绝对疯狂的,反抗的不仅是政权,而且是自然本身。
该片中许多角色是虚构的,有些角色即使在历史中存在也不曾真的参与过电影所描述的远征。赫尔佐格根据一些在原始文献中读到的名字虚构了角色。画外音虚构了一个参与远征的修道士加斯帕·德·卡瓦哈尔的日记。赫尔佐格称的确有这样一个同名的修道士存在,但那位修道士只是为另一次毫不相干的远征写过日记。
剧组在靠近奥乌鲁班巴河的地方建了一个450人规模的露营地,其中包括270个来自山中担任群众演员的印第安人。在拍摄时,他们转移到里奥华拉格河附近,但营地在那儿被水淹没。拍摄大约花了六周,中间损失了整整一周来把剧组和演员从一个支流搬到1600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支流。在纳内河,因为附近丛林的平地都被水淹没,剧组只能住在木排上。所有木排必须漂在他们正拍摄的木排后面一千多米,确保拍摄河流弯道时不会拍到其他木排。因为没有河堤,晚上,他们只能把木排系在突出的树枝上。
虽然赫尔佐格可以用所有的钱在摄影棚拍戏,但他认为那样无法拍出热带丛林的真实感,而且在自然环境中拍摄时所出的一些意外情况,能让他用到故事中。例如,在一次拍摄时,河水涨起了十五到二十英尺,淹没了外景地,冲走了一切,包括一些木排。赫尔佐格就把这个细节用到电影中,也就是片中西班牙人不知是否该建新木排还是回大部队的戏中。
在马丘比丘附近的一座有着600米垂直落差的山上,赫尔佐格拍摄了影片开头的镜头。剧组从凌晨两点开始通过一条印加人开凿的石梯小路往山上运送所有物品,如马匹、猪群、羊驼和大炮。当他们到达山顶时,下起大雨,山上有450多人,路又滑又危险,那些来自海拔一万四千英尺高地的印第安群众演员中很多人都眩晕了。拍摄完毕后,剧组不得不沿着小路设绳索来保护那些群众演员。
该片的主演克劳斯·金斯基以性格暴躁闻名。在拍摄时,他用剑去戳另一个演员的头,幸好那人穿着盔甲才没闹出人命,但那人身上留下了伤疤。还有一次,金斯基嫌一伙群众演员太吵闹,就拿着步枪向他们的小屋开火,三颗子弹穿透了小屋的墙,当时屋里有四十五个人,有一人的手指头被打掉了。赫尔佐格马上没收了金斯基的枪。在拍摄的每一天,金斯基都要辱骂赫尔佐格至少两个小时,因为他看过赫尔佐格执导的影片《侏儒也是从小长大》,所以就骂赫尔佐格是“侏儒导演”。他在每个人面前尖叫,再三强调赫尔佐格想指挥他,对他绝对是种侮辱。而每当这时,赫尔佐格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听着。
虽然金斯基性格暴躁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但赫尔佐格称自己总能有效控制他这种情绪,并将其引向有益的结果。某次在纳内河拍戏时,金斯基要求赫尔佐格解雇录音助手,被拒绝后就威胁要离开剧组。赫尔佐格警告他,自己有把步枪,在他走出这条河的第一个弯道之前,会有八颗子弹射进他的脑袋,而第九颗子弹会留给赫尔佐格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个拍摄日,金斯基表现得非常听话。(金斯基在自己的传记中否认有这件事。)到了电影拍摄末期,赫尔佐格认为金斯基前所未有地被他征服了。
制作公司 1.Werner Herzog Filmproduktion (德国)
2.Hessischer Rundfunk(德国)
发行公司 1.Umbrella Entertainment (澳大利亚)
2.New Yorker Films(美国)
3.Ingram International Films
4.Applause Productions Inc.
5.Filmverlag der Autoren (德国)
6.Národní Filmový Archiv (捷克)
7.Ripley's Home Video(意大利)
8.Palace Video Ltd.(英国)
9.StudioCanal(德国)
上映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联邦德国 1972年12月29日
联邦德国 1973年1月16日(电视放映)
法国 1973年5月16日(戛纳电影节)
荷兰 1973年6月21日(荷兰电影节)
瑞典 1973年12月1日 (电视播出)
葡萄牙 1974年3月4日
英国 1974年11月14日(伦敦)
法国 1975年2月26日
意大利 1975年5月28日
西班牙 1975年11月14日(马德里)
阿根廷 1976年1月22日
西班牙 1976年4月17日(巴塞罗那)
丹麦 1976年10月5日
美国 1977年4月3日
波兰 1979年1月23日(华沙德国电影周)
比利时 1980年1月24日(根特)
芬兰 1981年5月1日
西班牙 1981年7月22日(马德里)
日本 1983年2月26日
印度尼西亚 2000年11月4日(雅加达国际电影节)
日本 2001年1月27日(重新发行)
英国 2001年8月17日(重新发行)
中国香港 2002年10月22日
菲律宾 2004年7月12日(Cinemanila电影节)
捷克 2007年10月3日(部分地区放映)
法国 2008年7月9日(重新发行)
英国 2008年11月11日(利兹国际电影节)
希腊 2009年11月18日 (塞萨洛尼基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 2011年6月24日(莫斯科电影节)
挪威 2011年12月1日
英国 2013年6月7日(重新发行)
日本 2013年10月21日(新泻德国电影节)
秘鲁 2015年8月7日(利马电影节)
冰岛 2017年10月4日(雷克雅未克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