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本病是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该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出现器官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如检查发现血脂异常,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有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
目录
动脉粥样硬化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大量吸烟,还有糖尿病、肥胖和遗传因素等。

1.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互为因果,二者常同时存在。

2.高血脂

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性因素。

3.吸烟

吸烟明显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且与每日吸烟数量成正比。

4.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无糖尿病者高两倍。

5.肥胖

中心性肥胖者、体重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者,更易患本病。

6.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年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近亲发病率明显增高。

7.其他

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增高、从事脑力劳动、进食高热量食物等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相关。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改变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主要取决于血管病变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主动脉粥样硬化常无特异性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脑缺血、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肠壁坏死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腔严重狭窄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严重者甚至可发生坏疽。

检查

1.一般检查

患者常有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线检查

主动脉粥样硬化者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3.动脉造影

可显示四肢动脉、肾动脉与冠状动脉由于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4.多普勒超声波检查

有助于判断颈动脉、四肢动脉、肾动脉血流通畅情况。

诊断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出现器官病变时,诊断并不困难。如检查发现血脂异常,动脉造影显示血管有狭窄性病变,应首先考虑动脉粥样硬化。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个器官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意味着其他地方的血管也可能已经存在同样的病变;同样,一个器官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地方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1.40岁以上的患者,如有主动脉增宽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

2.如突然出现眩晕或步态不稳而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则应疑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

3.活动后出现短暂的胸骨后和心前区闷痛或压迫感,则应疑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

4.夜尿增多常为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

此外,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烟等。如选择性地作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脑、肾等脏器扫描,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上常需考虑与炎症动脉病变(如多发性大动脉炎、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等)及先天性动脉狭窄(如主动脉、肾动脉狭窄等)相鉴别。炎症性动脉疾病多具有低热、血沉增快等表现。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发病年龄轻,不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

治疗

1.综合治疗

(1)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大量减少饱和脂肪和糖类的摄入,脂肪摄入限制在每天20g以内,其中饱和脂肪限制在2g以内。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根据自身情况、活动习惯、心脏功能来设定活动强度,循序渐进。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方面,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予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2.药物治疗

(1)降血脂药物①他汀类;②贝特类;③烟酸;④消胆胺;⑤安妥明;⑥不饱和脂肪酸如益寿宁、血脂平及心脉乐等;⑦藻酸双酯钠。

(2)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②潘生丁;③氯吡格雷;④西洛他。

(3)扩张血管药物①肼苯哒嗪(主要作用于动脉);②硝酸甘油和消心痛(主要作用于静脉);③硝普钠(作用于动脉及静脉);④α1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⑤α2受体阻断剂如酚妥拉明;⑥β2受体兴奋剂如舒喘灵;⑦卡托普利、依那普利;⑧心痛定、硫氮卓酮;⑨柳丁氨酸、长压定、前列腺素、心钠素等。

(4)溶血栓和抗凝血药物 1)溶栓药物 如:①尿激酶和链激酶;②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③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④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抗凝血药物 如:①肝素;②依诺肝素;③那曲肝素;④比伐卢定。

3.手术治疗

对狭窄或闭塞动脉进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术,也可行血管腔内放置支架等介入治疗。

预防

1.一级预防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其制品)的食物;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40岁及以上人群坚持至少每年体检一次;从儿童期开始,即不宜进食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也应该避免摄食过量,防止发胖。

2.二级预防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糖尿病、肝病、肾病综合征和有关的内分泌病等。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抗栓,长期或者终生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积极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榜单
心内科十大病种 心内科常见疾病排名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盘点
十大心内科疾病名单如下: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感染性心内膜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心内科十大病种 心内科常见疾病排名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盘点
十大心内科疾病名单如下: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感染性心内膜炎,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健康养生
  • 滋补/营养
  • 医疗/护理
  • 维生素
  • 常见病
  • 咳嗽药
  • 中成药
  • 癌症肿瘤
  • 常见大病
  • 痛风
  • 脂肪肝
  • 胆固醇高
  • 补钙
  • 补铁锌硒
  • 维生素D
  • 维生素a
  • 维生素C
  • 维生素E
  • 维生素B
  • 维生素b2
  • DHA藻油
  • 热门文章
  • 十大心内科疾病
  • 十大富含精氨酸的食物
  • 中国十大烟花爆竹产地
  • 富含虾青素的十大食物
  • 适合风寒咳嗽的10种止咳中药材
  • 十大喉咙喷雾剂
  • 十大高泛酸食物
  • 十大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 十大人参产地
  • 止痛效果好的10种药酒
  • 香港十大活络油
  • 世界十大营养海鱼
  • 十大润喉片推荐
  • 十大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
  • 补血养血效果好的10种中药材
  • 热门词条
  • 1
    急性心肌梗死
  • 2
    高血压
  • 3
    心绞痛
  • 4
    心律失常
  •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 6
    心肌缺血
  • 7
    动脉粥样硬化
  • 8
    心肌病
  • 9
    风湿性心脏病
  • 10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