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头肉,即“槽头肉”,垃圾肉的一种,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上面淋巴较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236—198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要求,对屠宰后的猪必须进行“整修、复检”:按顺序整修(猪)腹部、修割乳头,放血刀口,割除槽头、护心油、暗伤、脓疮、伤斑和遗漏病变腺体,完成这些操作规程后,专业人士再对猪肉检验,合格才加盖章印。“槽头肉”是猪头和躯干连接部位的颈脖肉,含有较多淋巴,所以国家标准中规定屠宰时要割除“槽头”。
1、寻找死畜或畜禽或不建议食用的肉
制作槽头肉的人会寻找已经死亡的畜禽,包括猪、牛、羊等,甚至包括病死的动物或者找屠宰场买一些甲状腺、淋巴等不建议食用的部位。
2、剥皮和处理
这些动物的皮毛被剥离,内脏被清理,去除甲状腺,去不去除在哪不知道,通常在不符合卫生条件的环境下进行。
3、浸泡、烤制、蒸煮
将剥好皮的动物浸泡在化学药物中或者高温蒸煮烤制,以减少腐败速度和异味。
4、晒干或者冷冻
处理后的动物通常被晒干或者冷冻,以保证更长的时间储存,制作成大家餐桌上的预制菜。
5、销售
制作完成后,这些“槽头肉”通常被销售给不知情的顾客,或者用于制作肉制品,如火腿、香肠、淀粉肠等,满满的科技与狠活。
槽头肉不能吃。
一般情况下,在养殖猪的过程中需要给猪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及进行其他药物的注射,而注射部位多选用槽头肉所在的部位。经过长期多次注射,可能会使该部位的肉出现淤血、病变,并且可能会有一定的药物残留,使肉质不健康,食用后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槽头肉所在的部位含有大量的淋巴组织,猪摄入体内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会通过自身的淋巴循环在槽头肉所在的部位进行过滤,进而可能导致这些有害物质堆积在此处。而日常用猪肉做菜的温度多在100摄氏度左右,此时的温度很难将所有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杀死,故食用后可能会造成身体感染。
1、食源性疾病传播
槽头肉通常来自已死亡的动物,其中可能含有病菌、寄生虫和病毒。食用这些肉制品可能导致食源性疾病,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寄生虫感染等。
2、化学物质污染
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可能残留在槽头肉中,食用后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如中毒等。
3、营养价值丧失
由于槽头肉的制作过程十分不卫生,其中的营养成分可能已经丧失,食用后对人体的营养摄取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4、传播传染病
槽头肉的制作过程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威胁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1、观察颜色
优质的猪肉通常呈现出浅红色或粉红色,肉质鲜嫩且富有弹性。相反,劣质的槽头肉可能呈现出灰白色或暗红色,这意味着肉质较差,不适合食用。因此,购买猪肉时留意肉的颜色,有助于避免买到次品。
2、闻气味
正宗的猪肉应该散发出清新的猪肉香气,不应有异味或腥味。如果闻到刺鼻的气味或霉味,那么这很可能是劣质的槽头肉,已经变质,应避免食用,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3、查看脂肪
高品质的猪肉脂肪分布均匀,这表明猪的生长环境和饲料质量良好。而劣质的槽头肉脂肪可能分布不均匀,或者有大块的脂肪,这可能意味着肥肉较多,会影响肉质。
2024年3月15日,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了安徽省阜阳市企业违规使用糟头肉制作梅菜扣肉的行为。3·15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了解到,国务院食安办、公安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而这一专项整治行动,也是对“3·15晚会”的积极回应。此次行动中,将查处一批重点案件、关停一批违法经营主体、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对肉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将形成有力震慑,进一步规范从业者生产经营行为,健全肉类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3·15晚会”曝光了安徽厨先生食品有限公司、阜阳市春天食品有限公司、安徽东辉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记者拨打了上述三家公司电话,均无人接听。安徽省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正在派人跟进调查,具体结果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