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向胆囊内突出的局限性息肉样隆起性病变的总称,胆囊腺瘤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范畴,多为良性,是胆囊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单发或多发,直径为0.5~2.0cm甚至可充满整个胆囊,腺瘤表面可破溃出血、坏死、感染,胆囊腺瘤的恶变率为1.5%,一向被公认为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宜行手术切除。
胆囊腺瘤多为单发,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是胆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比较多见,男女之比约2:7,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可发生在胆囊的任何部位,部分病例同时伴有胆囊结石,单纯。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本病虽有癌变的可能性,但对人群构成的威胁并不太大。
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原因相似,有下列情形者较易患此病:
(1)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饮食不规律;
(2)经常饮酒及进食油腻食物,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饮食不规律;
(3)社会生活及工作的思想压力较大,经常出现烦燥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小;
(4)工作紧张经常熬夜及生活不规律。此外,男性肥胖与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病机制相似,在正常人体胆细胞内也存在一种K-RAS和一种G-RAS两种基因,在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免疫细胞对上述两种基因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胆囊炎及胆固醇代谢异常等诱因,出现基因突变,使胆囊壁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并向胆囊腔内生长赘生物,即为胆囊腺瘤。
临床症状主要有右上腹胀痛不适,伴向右肩背部放射;恶心、消化不良;胆绞痛,发作时伴轻度黄症。体格检查:除右上腹轻压痛,余无特殊。
B超检查对胆囊腺瘤诊断的敏感性为45%~90%,高于口服胆囊造影和CT检查,B超能直接显示肿瘤大小、部位、形态、肿瘤与胆囊壁关系,有无合并胆囊结石。胆囊腺瘤在B超上主要表现为胆囊壁上中等强度回声光团,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有蒂或广基。当发现肿瘤附着处的胆囊壁不规则增厚,提示胆囊腺瘤有癌变的可能。
胆囊腺瘤与早期胆囊癌较难鉴别
①良性病变患者年龄多小于60岁,因而对60岁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应认真排除恶变的可能性
②恶性病变患者常有较明确的右上腹部发作性疼痛,而良性病患者的症状常较轻微或无任何症状
③同时伴有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发生胆囊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小
④息肉直径大于10mm,无蒂性息肉,单发性息肉恶性病变的机会明显增多。
⑤B超所见如有实质性肿块填充胆囊,胆囊壁不规则性增厚,息肉的轮廓不规则等,常常是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1.年龄>50岁。
2.肿物为单发无蒂。
3.B超检查肿物直径≥10mm。
4.彩超发现肿物内有血流信号
5.直径≤5mm的肿物,随诊观察时,肿物进行性增大
6.合并结石。手术方式以胆囊切除术为主,切下的胆囊标本应常规剖开检查,对疑有腺瘤癌变或有胆囊周围淋巴结肿大者,应立即进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如发现癌变应根据肿瘤浸润的深度选择不同术式。
(1)饮食要有规律
(2)要坚持低胆固醇低脂饮食
(3)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
饮食与注意事项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相似。
胆囊息肉患者应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宜多食的食品如下: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辛辣食品
5、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胆囊息肉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
(1)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维生素A能减少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3)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
(4)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5)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