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下午,马鞍山宿州合作共建园区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按照“政府组织、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马鞍山与宿州合作共建产业园。产业园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行规划建设。2011年5月14日,马鞍山市、宿州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正式揭牌。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选址位于宿州市东部高铁新区,泗许高速以南,新汴河以北,京沪高铁站两侧区域。拟规划用地面积为3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具有区位突出、成本低、资源丰富、“中部崛起战略”与“振兴皖北”两大政策支持的四大优势。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的建设以发展新型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目标是建设一个集生产、居住、交通、商贸、物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新城,一个与长三角接轨的功能复合化、产业多元化、服务规模化、生态和谐化的高铁新城,一个以产业为支撑,彰显城市门户形象的产业新城。
1、融入区域发展的城市门户: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将依托高铁带来的机遇,通过产业的跨区域合作以及人流物流的快速流通,成为宿州融入淮海经济区的发展桥头堡,是城市往东延伸衔接江苏的城市尖端。构建起展示宿州新形象的城市门户地区。
2、城市东进的枢纽新城: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将充分的利用优越的生态资源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以集约复合的城市建设方式,构建起多元丰富的城市功能,卓越的都市环境,缤纷多彩的城市生活,塑造起宿州城市东进的枢纽新城。
3、产业升级转型服务新平台: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通过跨区域的合作,新型的产城融合的造城思维,构筑起为宿州产业服务的综合平台,成为宿州吸引产业转移,实现宿州整体产业升级的产业发展核心地区。
1、区域使命:示范皖北,面向全省,以示范、创新、合作为主旨,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越的合作示范区和生态示范区。
2、产业使命:功能依托高铁和货运枢纽,发挥商务、商贸、物流集散等主导职能,聚集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新兴工业商贸流通基地。
3、园区建设:探索产城一体、功能综合、完整发展的途径的城市新区型产业园。
1、功能发展策略:提出以多元功能培育,植根于宿州既有的优势产业以及未来的产业需求进行策划,通过一种具有地域特征的产业功能体系培育,打造高铁新城的核心竞争力。
2、区域统筹策略:从整体城市结构出发,通过基础设施、交通、生态空间等资源的充分整合,强化新城与老城的连接,从而扩大高铁的经济促进作用,并为新城建设提供充足的支撑。
3、空间发展策略:提出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方式,以城市与产业互动的方式打造产业集聚地区以及活力新城。
4、特色营造策略:通过对生态资源,地区水网特色的挖掘,创造一个具有特色与魅力的城市空间。
1、南部商贸区:在新汴河南岸,沿宿州大道两侧,布置集合科技研发、总部办公、商业商贸和居住等职能的综合性商贸中心。利用交通区位和景观优势,成为汴南地区的产业和生活中心。
2、高铁商务区:在高铁站西侧,新汴河北岸,集中布置行政办公、商务金融、高端商住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公共服务职能。各职能围绕中央绿地和市民公园布局,成为服务整体,集中展示形象的核心地区。
3、旅游休憩区:在高铁商务区以西,新、唐河交汇处,依托水系景观,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围绕公园、旅游和休闲设施,进行城区居住区建设,形成休闲、旅游和高端居住三大支柱职能。
4、先进物流和制造区:临近宿淮铁路货运站、高铁站区,布局仓储物流和高新产业用地。
5、南部产业区:在汴南地区,宿州大道以东、303省道以北,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在南部商贸区的带动下,形成面向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高铁科技的产业园区。
6、东部产业区:在高铁站以东,宿州大道两侧,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布局以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工业为主的综合产业园区。
7、滨河高新产业区:在高铁站以东,紧邻新汴河北岸,依托景观和临近高铁站区的区位优势,聚集科技研发,高新制造业,形成滨河高新产业园区。
宿州处于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中原经济区三大经济圈的交汇处,良好的区位优势对宿马园区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1、公路: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规划区境内及周边有泗许高速公路、联通G3(京台)高速、连霍高速、徐明高速出口。
2、铁路:京沪高铁自北向南穿境而过,设有宿州东站。在宿马园区拎包上车一个小时可达合肥、南京,两个小时可达上海、杭州、济南、郑州,三个小时可达北京。宿淮铁路在园区自东向西而过,设有宿淮铁路客货两用站,到达连云港国际货运码头200公里。规划中的宁徐城际铁路与京沪高铁并行驰骋,将在园区内设立枢纽站。
3、航空:距徐州观音机场只有70公里,合肥新桥27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