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麂(学名:Muntiacus reevesi)是一种小型的鹿科动物,栖息在稠密灌丛中。小麂头部为鲜棕色,体毛呈棕褐色,颈背部较深,呈暗褐色,腹面从前胸至肛门周围均为白色。幼兽体毛上具有斑点。取食多种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枝叶、幼芽,也吃花和果实。喜独居或雌雄同栖。喜昼夜活动。主食野果、青草和嫩叶,也常到村旁地角盗食蔬菜或其它农作物。受惊时常发出短促宏亮的吠叫声。7-8月龄性成熟,全年繁殖,每胎多产一仔。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亚热带地区。
小麂栖息在小丘陵、小山的低谷或森林边缘的灌丛、杂草丛中。性很怯懦,且孤癖,喜单独生活,很少结群,其活动范围小,经常游荡于其栖处附近,常出没在森林四周或粗长的草丛周围,很少远离其栖息地。它较为胆小,听觉敏锐,略有微小声音即足以惊动它,使敌害难以接近,受惊时,猛撞进高草丛或繁茂的森林中,能巧妙地隐蔽自己而得到保护,凭着它轻捷行动及灵活的躯干和敏捷的听觉器官,虽则它没有强有力斗争工具,却能巧妙地逃避敌害。
小麂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指名亚种分布于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湖北、贵州、云南;台湾亚种分布于台湾省;江口亚种分布于贵州梵净山。
小麂是麂类中体形最小的一种,身高约43-52厘米,体长70-87厘米,体重9-18千克,尾巴较长,为12厘米。脸部较短而宽,额腺短而平行。在颈背中央有一条黑线。雄者具角,但角叉短小,角尖向内向下弯曲。眶下腺大,呈弯月形的裂缝,其后端向后弯曲的浅沟直至眼窝的前缘,其相对的另一端稍向脸部前方的中部略呈“s”形,弯向裂缝的中部。弯月形的裂缝中部深度较两端浅。
小麂的头骨短而宽,约小于赤麂的三分之一,泪窝极大,甚至超过眼窝,占有泪骨的大部分,而使泪骨仅余狭窄上缘。额骨与鼻骨之间不相连为颚骨上端狡小舌状突所隔。角一般不具基突,如有也很不显著。小麂的牙齿结构与赤麂相似,成年的雄兽上犬齿相当发达,形成獠牙;下颌门齿和犬齿均集中在颌骨前端,故与前臼齿形成一个齿间隙。
小麂的个体毛色变异较大。由栗色以至暗栗色,腰部毛不其黑尖,而是鲜栗色,其后部黑色毛尖相当长。身体两侧较暗黑,脚为黑棕色、面颊暗棕色,喉部发白略呈淡栗黄色,颈背黑线或不明显,或向后伸延至颈背一半,颜色渐淡以至于完全和颈背的暗栗色融合在一起而难以区分。雌兽前额毛色为暗棕,耳背呈黑色。雄兽的前额为鲜艳的橙栗色,耳背呈暗棕色。
小麂的冬毛通常较夏毛稍黑,夏毛通常为淡栗红色,且混杂有灰黄色的斑点。吻至角的基部暗棕色,从眶下腺直至角的分叉地方每侧各有一条黑色宽纹。吻侧、面部、颈背和黑色宽纹之间以及耳的基部和耳廓的外侧,毛色鲜栗色。耳背的上缘暗棕,其内部有长的白毛。体背和四肢上部近于暗栗色,四肢下部为黑棕色,在蹄的附近毛色暗黑色,是与赤麂在同样部位的白色显然不同。胸、腹部、后肢的内侧、臀部边缘及尾的腹面白色。尾的背面和臀部边缘均有一条鲜艳的橙栗色的窄线。
小麂的繁殖主要受内分泌的控制,而周围环境及公母麂比例则直接影响其内分泌的规律。发情期雄性间争斗显得激烈而隐蔽。时间多集中在晨昏,人工养殖时难以观察到。由于雄性头上的杈角锋利,两雄相争,必有一伤,斗败者往往连人工投给的饲料都难以采食,常倦蹲在一角休养生息,有的伤势严重,难以救治复愈。此外,环境周围尖锐刺耳的噪音也直接影响小麂的情绪,使它们常常躲缩在一角或因饲养场内无隐蔽藏身之处而惶恐不安,久之则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再发情,并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成活率降低。
小麂发情时,生殖器官在外观上见不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性小麂不像鹿那样经常吼叫、颈部变粗、皮毛蓬松、经常翻滚于泥潭之处,全身沾满污泥,表现出强烈的发情症状和争偶行为,而是在晨昏时静悄悄的争偶、交配。
人工养殖小麂时,在繁殖前期要掌握好公、母麂性比在2:5左右,多余小麂必须隔离饲养,对受伤的雄麂应加强观察,及早发现,及时隔离,单独饲养。治疗药物最好混入饲料中喂。伤口不大时不可采取强行捕捉,保定缝合。由于小麂属于“神经质动物”,保定治疗所引起的心理上的损害大于生理上的治疗效果,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可采纳。此外,为产仔设置巢箱显得尤为重要。以小麂的生态习性为依据,结合饲养实际。
用1.5厘米厚的松木制成单只巢箱。箱底用砖块垫高10-15厘米以防潮,底部便于用水冲洗。整个巢箱组合放置于凉蓬下,防止雨淋日晒。每4只巢箱组成一组,根据养殖规模,整个运动场安置3-4组为宜。公、母比应控制在2:5左右。饲养实践证明,组合箱的顶部亦常有小麂栖息。巢箱内有粪便结存,但较为干燥,平时可不打扫巢箱,但须防止漏水淋雨。
小麂7-8月龄性成熟,全年繁殖。怀孕期为6个月,每次产仔1-2只,幼仔有淡白色斑点,经数月后斑点逐渐消失。在繁殖季节里雄兽能发出“嘎,嘎”的声音及有争偶的斗争。
小麂(3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小麂江口亚种 Muntiacus reevesi jiangkouensis
2 小麂台湾亚种(台湾山羌) 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3 小麂指名亚种 Muntiacus reevesi reevesi
野生小麂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注:小麂全部图册网址
可对小麂进行人工养殖,因为它的食物来源好解决,怀孕期又短,是一种有养殖前途的兽类。
2020年10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该动物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除适量保留种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导养殖户停止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