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宫山坐落于鹫峰山脉中段(鹫峰山脉,山脉横贯福建闽东北,南接戴云山脉,北接洞宫山脉,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为武夷山余脉),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其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而得名。山中风光旖旎,景色清幽,峰峦岩洞,秀拔奇伟。洞宫海拔很高,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气候宜人(独特的高山二元气候,兼具平原与高山气候,冬暖夏凉)。在南方很少地方在冬季能见到雪,而这里却几乎每年都有下雪,下雪时间多在过大年的前后,为春节增加另一番迷人的景色。夏季清凉,睡觉盖着厚厚的一层被子也不觉得热,空气清新,四周都是森林、奇石,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指的洞宫,实际是指洞宫村,而这种气候,只有在洞宫村附近可以享受到,而相隔稍远的地方却迥然不同,虽然相隔距离不是很长,但气候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洞宫山集岩、洞、湖、瀑布、溪流、湖泊,革命遗址、民俗风情及道教文化于一体,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旅游、观光、探奇,是福建省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避暑胜地。
洞宫风景区由宝丰岩、麒麟山、香炉山和九层际库区四大景区组成。海拔一千余米,年均气温14℃,是旅游避暑好去处。当你驱车来到洞宫山九层际库区时,只见座座奇峰秀岩迎面兀立,松涛竹影,山光水色,使游人顿觉心旷神怡。往东百米,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象鼻岩”,岩下是碧波荡漾的湖水,岩上是茂密的森林。车从岩下穿过,别有情趣,游人皆在岩前留影。再往右望,就是神秘的“观音岩”,只见她仰头眺望,脸如满月,头戴昆芦,身披袈裟,飘然欲动,故而名曰“观音望南海”。穿过观音岩,来到宝丰岩下,那十二座悬崖岩石,高插云端,千姿百态。有的形若宝剑,状似楼台,类比塔宇;有的似虎、狮、龟、蛇、蟆、鹤等动物,栩栩如生。岩上松涛阵阵,岩下竹影婆娑,格外怡静秀雅,别有一番天地。徒步往西,便是两崖对峙的宝台峰,又称姐妹峰。两间峭壁,是天然绝好的“一线天”,长50米,高70米,最窄仅一人侧身能过。峭壁下有数十个石洞,大的可容数百人,小的可容数十人,最大洞高十余米,深二十余米。
水库下游是瀑布群,长450米,每节有一深潭,隆隆水击声如雷动,水花飞溅似万斛珍珠撒落在万绿丛中,蔚为壮观。尤其是被誉为“美人浴池”的第一潭,潭中有一赤石,犹如美女躺在潭中沐浴,玉体楚楚动人。丽人佳景,令游人不舍离去,争相与玉女留影。考古工作者在第八潭发现数百个岩圈,说是外星人留下痕迹,引起省里考古、新闻界的重视,纷纷前来考察。瀑布上游的虹溪,清澈见底,溪床一色赤岩,平展如毯,毫无砂砾隙缝,真似刀切剑劈而成,凡三里如是,蔚如奇观。
入闽始祖-黄鞠后裔第十世黄千四,于五代后唐(923-936)因世乱,由石桥迁下坂肇基,至第二十世黄五四携一子于宋庆元元年(1195年)迁西门开基,至今820年(1195-2015)。西门村现有古民居大都建于清朝中后期,除部分毁于火灾和拆旧建新外,完好保存清代建筑风格的古屋还有7栋,都集中在相邻的几条小巷之间。青石铺地的巷道,巷随墙转,曲曲折折的幽静中弥漫着淡淡的历史的气息。这些古民居都是黑瓦土墙的土木结构,土墙内外用石灰涂刷,但因风雨剥蚀,石灰大都已脱落;古屋门前的台阶、拴马石、大门门框,屋内的天井、础石、踏步都是青一色的青色花岗岩;古屋内融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古朴典雅;古屋的大厅内都高悬着一块或几块木雕牌匾。从房屋的气势和这些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牌匾的内容上推断,这些古屋的主人都是当时社会上颇有影响的乡绅。
位于西门村深山上的宝丰禅寺为洞宫山景区的中心景点,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清乾隆二十九年重修,毁于文革期间,重建于1995年。寺院背倚宝丰岩,岩壁平整如刀削,两侧翠竹遮掩,环境优雅。寺院大殿和后院崖壁石洞下供奉着神佛,大殿两边偏房供看护寺院的善男信女住宿。此外,大殿中还有一只拜佛状的蟾蜍,它是利用天然隆起的岩石雕刻而成,为大殿礼佛增添了一份虔诚感。每年凡遇礼佛节日时,各地的信徒与香客便会慕名而来,宝丰禅寺因此而香火旺盛。
相传此洞是魏虞二真修道所在。夏日洞中凉风习习,阵阵流泉如琴声,冬日暖融融,松涛声似石鼓。纵观奇岩怪洞,真有“洞洞横对山崖下,深凹莫测吐云烟”之感。站在洞口,仰望高处,只见一线阳光直射洞口,好一个别有洞天。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科院考察分队在洞宫挖掘大量海生动物化石、贝壳等,证实该地远在远古时就是洲泽湖海。由于地壳演变,形成诸多岩洞、怪石、奇峰,成为美丽风景胜地。
花桥位于杨源乡坂头村口,横卧蟠溪之上,是由坂头苏坑人陈桓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及第后衣锦还乡时创建,随后时毁时修,现存建筑虽为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但一如旧貌。该桥为单孔楼阁式风雨桥。桥身长约50米,宽约6米,因三层主楼翘檐朝天似莲状而得名。桥内文化色彩极其浓郁,在桥顶斗拱,桥廊神龛以及80根桥柱桩上,绘有“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花鸟壁画,楹联近百幅,艺术品百幅,艺术品位高,令人赞叹。桥内设有两条通道,其中一条用木栅栏相隔,宽约1米的边道过去专供妇女行走。这在福建众多古桥梁建筑中还是少见的,在桥的二、三间挂有风铃,遇风则叮当作响,村民们便根据是东边还是西边铃响来预测晴雨,颇为灵验。更为奇特的是,在桥孔中央石缝间还伸出两把黝黑的宝剑尖,据村民介绍,宝剑尖逢涝时能自动伸出,旱时则自动缩回5至20公分,实属奇观。
虹溪位于洞宫山景区中心麒麟岩下,长10余公里,宽约3米,令人惊奇的是,如此长度的储赤色河床,居然如刀削斧劈一般平坦。溪中全然不见河卵石和泥沙。关于虹溪的由来,还流传着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当年龟蛇精为患洞宫山时还没有虹溪。因此,旱灾、涝灾连年不断,百姓辗转沟谷,无以为生。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两位仙人下凡消灭了龟蛇精,并用神牛、神犁从洞宫山起沿环峡一直犁到屏南,造就了虹溪和鸳鸯溪。
即虹溪岩圈,在虹溪新旧桥之间还屹立着一块球状山岩,人称“风动岩”。几人合力推之,能微微晃动。在洞宫山雾中桥下峡谷中的8块岩石上,布满了280多个形状规则、大小各异的同心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条数公里长的峡谷中,仅有这8块岩石上有同心圆图形,且这8块岩石石质十分坚硬,风钻在上面弹跳也不过留下些白点。因此,关于它的由来,人们众说纷坛,或疑为外星人所为,或疑为火山爆发所致,或疑为沧海桑田时海生动物所为,或疑为古越族图腾或宗教信仰的遗迹等等,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将它命名为“怪圈”。一位作家曾生动地描写道:“它如符咒,如密码,如一页页读不懂的天书,却又使人隐隐感到,那是天工造化对人类的某种暗示,某种隐喻,某种呼唤。”
前往:乘坐交通工具进入宁武高速公路(或:乘客可以在武夷山高铁东站下车)--->政和县--->杨源乡(出高速公路)--->桃洋村(由202省道往与202省道垂直的县道行进)--->花桥、西门(由此到达洞宫景区区域)。
离开:西门村(乡道)--->泗桥(省道)--->周宁县--->福州(宁上高速、宁武高速)。
洞宫山脉,由浙江省延伸入境的余脉,东拥寿宁、政和、周宁、福安等县,南接鹫峰山脉北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公里,一般高度800~1000米。最高峰山羊尖,海拔1649米,位于寿宁县北部,为全区最高点,该山脉主要由流纹岩、花岗岩构成,局部有凝灰岩出露。新生代隆升幅度较大。为平溪、穆阳溪、松溪(南平地区境内)的分水岭。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区域内的车岭、九岭分别是古代寿宁县通往东南、西南方向的交通要道。箬坑隘、青草隘则是闽浙间的要隘。
后溪,在寿宁县,泰顺县称寿泰溪,发源于山羊尖南麓的枫树洋,自西北流向东南。由源头流经龙溪、地洋至长岭段称为地洋溪。汇入支流小东溪后,流量倍增,折向东南经司前的杨梅州至武溪段,称为铁梗溪,流出武溪后始称后溪。沿寿宁与浙江省泰顺县边境南下,经磜坑、大王前至渡家洋与犀溪交汇后,经甲坑边境流入福安县注入东溪,汇于交溪,境内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35.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97亿立方米。
犀溪,东溪上游后溪支流。发源于境内透风尖南麓后西溪东北角,自西北流向东南,经后西溪、伏际、溪潭、炭山、榅洋至西浦汇入支流泮洋溪(泮洋溪发源于伏际山,流经大安、村头、泮洋至西浦墓林下注入犀溪),再经渡家洋注入后溪。全长33.5公里,流域面积182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2.44亿立方米。
蟾溪,为县境内重要水系,发源于西部边境卜蛇林下大熟山。自西北流向东南,经大熟、六六溪、鳌阳、安章、角林、龟岭、傍洋、石鼓、后洋、官路至竹管垄汇入支流南阳溪(南阳溪发源于南山顶南麓,上游分2支,其一源于赤陵洋,其二源于铁场,流至南阳汇合,经官路至布罗林注入蟾溪)然后由竹管垄经坑底林、刘坪至东南边境横山流入福安县境,经太逢,于潭头镇汇于交溪东源东溪。上游河床狭窄,坡度陡峻,水流湍急,居高临下,多形成瀑布和狭谷,三曲岭瀑布尤为著名;中下游坡度较为平坦,水流稍缓,但溪底多砾石堆积,礁石突出,无法通航。蟾溪全长45.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达2.9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居寿宁溪流之冠。蟾溪流经县城的一段,建县前,原流至今之西门桥即以90度直角拐向半月山麓经城南直下。每遇山洪暴发,泛洪往往改道而行,直冲城东。年侵月蚀,渐成洼地,形成东流河道。建县后,由于需要筑城防卫,鉴于水文情况,截弯取直,堵塞南流半月山下河道,开挖新河道。引水顺流通过城内,如玉带长环于旧县衙之前,东至门外顺地势沿城边转向东南。既便于居民取水改变鳌阳风貌,又可作护城河以固防卫之用。改道后的溪边居住区取名新溪仔,地名沿用迄今。原半月山下河道,今已成为居民区,地底古河道旧迹尚存,沙石厚达3~4米。
平溪,系斜滩最大支流。发源于政和县西表岭紫翠岩下,在县境西部流入南溪。向东流经溪底、东木洋、平溪、环溪、岭兜、长溪、印潭、下老、猪母岩、渡船头至斜滩的交溪亭注入斜滩溪,全长50公里,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
凤阳溪,发源于寿宁县东北边境老鸦山东麓。由凤阳乡刘厝入境,自西向东流经刘厝、基德、廷加洋、东岭后至小溪出境,流入福安称小溪。境内全长18.3公里,流域面积59.3平方公里,年径流总量0.64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