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1930年9月,考入了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
1934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35年,任浙江省第四区农场技术员。
1936年,任浙江省鄞县农场技士兼代主任。
1937年,任福建省集美农业学校教员、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农场主任。
1938年,任浙江农业改进所茶叶检验处主任,兼浙江省油茶丝棉管理处宁波办事处主任。
1939年,任福建茶业管理局技正,福州办事处代主任兼福建省贸易公司茶叶部襄理。
1940年,任福建示范茶厂技师兼政和制茶厂主任。
1940年—1945年,任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讲师、副教授。
1946年—1952年,任上海复旦大学茶叶专修科副教授、科主任。
1952年—1991年,任安徽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茶叶专修科主任,安徽农学院副教授、教授,茶业系主任,安徽农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6年—1984年,任安徽省茶业学会理事长。
1984年以后,任安徽省茶业学会名誉理事长。
1964年—1984年,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4年后,任名誉理事。
1977年—1984年,任中国农学会委员、理事,中国农学会安徽省分会常务理事。
1984年后,任荣誉理事。
1999年,逝世。
人物成就
先后发表论文近200篇,有些被译成英、法、日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在发表的论文中,论证了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确立了科学的茶叶分类法,提出了制茶的变色学说,讲述了茶树栽培技术,研究了茶叶检验理论,阐述了茶业发展史和中国茶文化,探讨了中国茶业经济。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共发表和出版论著1000余万字。
陈椽为振兴与发展中国的茶业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并被授予优秀教育成果奖(曾荣获国家教委金马奖)。鉴于他的卓越贡献,他被收入《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录》、《世界科学家?亚洲分册》、《世界名人传记》、《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等国内外近20部典籍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全国10余家报刊先后多次报道了他的事迹。
主要论著
1《茶作学讲义》
2《茶树栽培学》
3《茶叶制造学与制茶管理》
4《茶叶检验学》
5《安徽茶经》
6《茶叶检验学》
7《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8《制茶发酵的概念与实质》
9《评茶始用于何时》
10《红茶在先青茶在后》
11《制茶变化的实质》
12《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13《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
14《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15《制茶萎凋理论与实践》
16《红茶的变色原理》
17《神农本草研究》
18《杨晓华》
19《茶业通史》
20《制茶技术理论》
21《中国名茶选集》
22《日本皋芦种似安溪佛手种》
23《茶业技术史与发展》
24《茶药学》
25《陆羽研究会编,茶经论稿序言》
26《制茶机械发展史》
27《茶叶市场迫切需要管理》
28《十讲茶与中国文化发展》
29《茶叶商品学》
30《茶业经营体制要根本改革——组织乡镇联营股份公司》
31《茶叶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