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子》是赵本山、范伟、李海在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的小品。描写的是石县长和司机小吴考察农村公路,老赵用三声鞭响召唤乡亲们为县长抬车,迎接县长的故事。1996年2月18日,CCTV1首播。
《三鞭子》描写的是石县长和司机小吴考察农村公路,小轿车陷入泥泞的道路中动弹不得。农民老赵赶驴车被小轿车挡住了去路,就与司机小吴发生了争吵,县长为两人劝架,并请老赵用毛驴将小轿车拽出。老赵在帮忙拽车的同时,向县长讲述因路不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农民群众期盼早日修好路的呼声,县长表示马上安排修这条路。老赵知道来人是县长,专程前来考察修路,立马跪地向县长叩谢,用三声鞭响召唤乡亲们为县长抬车,迎接县长的故事。
赵本山的《鞭子》虽然没有再重复去年的直接抨击公款吃喝,舞台背景也由城镇搬到了山地,但矛头所向仍是腐败。革命战争时期的干群关系同今天的公仆百姓关系作了对比,县长的轿车同老农的毛驴车作了对比,观众早已心知肚明。老农以三声响鞭召来村民将深陷泥坑中的轿车用手抬出来,用肩扛着走,固然不妨仍可认为人民群众是各级领导的铜墙铁壁,但从新任县长与老农的交谈中,不是可以明确地感到源远流长的鱼水关系已经遭到了损害吗?历任的“县太爷”们长期以来对这个陷车坑为何熟视无睹呢?新任县长若不亲口来尝一尝陷车的滋味,他会不会继续拖延下去呢?赶毛驴老农同衣冠楚楚的小车司机的冲突,很直捷地传达出了农民对官僚主义的看法对于当前某些官员乃至个别高级官员的严重腐败现象,小品则没有正面涉及,这是小品的作者和表演者的“技术处理”。不过,老农的转变仍赚突兀。仅仅是新任县长表了一个态,老农就感激涕零,翻身下跪,直至鞭召全村老小来感恩,这未免太过分。这种封建等级制的旧观念难道一点也没有受到市场经济的新伦理观的冲击吗?陷车固然应予救助,烂坑更早应予以修整。有关官员高高在上漠视民瘼,现稍稍补正了一下,仅仅还停留在意向上,就值得歌功颂德吗?我不禁为这位老农的“感恩”思维而悲哀!但无论怎么说,上面两个小品还是应受到广大电视观众欢迎的,因为它们毕竞是在为人民的利益“鼓与呼”。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与共鸣,可说明其效应不过,小品也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重要的是正视自己的肤浅,向深层次开掘。不要光展示社会现象,还应归纳它们的深层本质,使之兼具显微镜和解剖刀的双重作用。其次,不一定每则小品都演成“喜剧”。“正剧”或“悲剧”又何尝不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减少一些无关宏旨的“搞笑”,不要让一些平庸的插科打诨,涂白了自己的“鼻子”。这方面或应向话剧成功的经验借鉴一番。
赵本山主演的《三鞭子》一改过去他以“倒口”、“噱头” 和夸张动作为特点的表演风格,以朴实的形象、生动的语言, 有力地抨击了社会上的官僚、腐败现象,教育和感动了县长, 最后党民一致、干群同心,把窝在泥塘中的汽车拉出,人们喊 着号子,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深化改革和为人民服务的康庄大 道……这个节目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笑料少了,思考多了, 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当时小品演出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演出事故,当赵本山从凳子上摔下来时,意外的被一颗钉子刮破了棉裤,结果出了里面粉红色的秋裤。范伟看到后忍不住笑了出来,赵本山一看,也出现了笑场。但是凭借着演员出色的基本功将这一事故巧妙地掩盖过去了,观众还以为是特意设计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