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保税区由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成立,2020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天津港综合保税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天津港保税区规划管理面积223.2平方公里,坐拥天津港和滨海国际机场海空两港口岸资源,形成了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空间布局,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高端服务业、车零部件、快速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天津港保税区园区规划管理面积223.2平方公里,其中空港区域102平方公里(含天津航空物流区7.6平方公里),临港区域115平方公里,海港区域6.2平方公里。临港区域规划岸线总长度约73.07公里,目前有大沽口和高沙岭两个港区实现口岸开放。
空港区域:突出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已形成民用航空为主体,智能产业为重点,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快速消费品、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贸易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产业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围绕航空产业集聚区、新兴产业引领区、服务经济发展核的功能定位,加快完善民用航空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做强高端服务业,形成高、新、尖的产业体系,辐射临港和海港。
临港区域:突出发展海洋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和服务业。围绕海洋经济产业群、先进制造产业发展核、京津冀通航产业集聚地的功能定位,大力提升临港片区海岸线、码头、港口等基础资源利用水平,以人才资源导入、专业化平台载体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为着力点,重点突出海洋经济产业特色,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通用航空、粮油食品产业等集群化和高效益发展。大力发展港口物流、贸易等临港服务业,与海港和空港片区形成产业协同和互补。
海港区域:发挥保税功能优势,建设物流贸易高地。围绕天津市开放型经济中心和国际物流贸易高地的功能定位,重点推动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和基础工业转移工程,以平台化发展和智慧口岸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国际贸易和航运物流等港口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
航空物流区: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重大战略机遇,形成了航空运输、邮件快递、电子商务、航空金融、商务服务、航空维修、教育培训、综合服务等较完整的航空物流产业链,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天津港保税区靠近天津市市区,坐拥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55所重点院校优秀人才储备优势,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叠加,蓝领公寓、白领公寓满足多元居住需求,商场、文体中心等配套齐全,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成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新燕莎奥特莱斯、欧贸中心、SM滨海城市广场形成百万商圈。天津港保税区已基本建成市区和滨海新区双城间绿色森林屏障城市绿廊,临港湿地公园基本建成,景色怡人。区域空气质量持续优良。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