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成都高新区,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现有面积237.22平方公里(其中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44平方公里,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60.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常住人口125.8万人。
成都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依托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高新片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和成都未来科技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1988年省市批准筹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英特尔落户,大型全球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2006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
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新加坡与四川省政府签约共建新川创新科技园。
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2016年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总面积44平方公里。
2018年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规划确定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
202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规划总面积60.4平方公里。
成都高新区现有面积237.3平方公里(其中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44平方公里,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成都未来科技城60.4平方公里),依托高新南区、高新西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和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动力源主支撑,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涵盖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新片区和高新自贸区。
成都天府软件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商务部认定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西部创新创业的核心聚集区,是成都高新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重要基地。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四川省与新加坡打造的中国西部首个中新合作共建园区,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正加快建设成都5G智慧城,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5G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园区。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作为成都高新区围绕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建设的产业社区,正着力打造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目前已签约入驻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可可豆动画影视等项目。
中国--欧洲中心于2017年5月启动运营,是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永久会址,以“对欧商贸中心、交往中心、服务中心”为核心功能定位,打造国家级对欧开放合作平台,全力推动中欧双方在资本、技术、人才、物流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9.3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位于成都市城南门户区域、城市南北中轴与产业东西横轴的“十字”交点,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金融中心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新商圈”为愿景,重点发展金融、时尚消费等主导产业细分领域,积极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金融商务区,为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提供重要功能支撑。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承载区,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中西部第1、全国第5,新型显示等细分领域全球领先。
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新园区),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已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围绕“5 N”模式,确定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和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依托400亩永安湖生态绿心、锦江优质水资源及植被繁茂的生态本底,打造生物城中央森林公园,将城市建在森林中、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实现“开门见田、推窗见绿”。截至目前,累计落户项目逾200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专业人才超过10000人,推动6家企业顺利上市,累计引进各类功能性平台109个,构筑起面向全球、服务全球、融入全球的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成都未来科技城——规划面积60.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紧邻天府国际机场,是成都市国际枢纽的首站门户。
作为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载体,成都未来科技城锚定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总体定位,加快构建以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制造为主导,航空航天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打造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区、高品质塑造公园城市未来形态的试验区、高水平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园区的先行区。
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重点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软件、人工智能、金融业、现代商贸、航空航天、元宇宙等15条重点产业链。
1、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有力。成都高新区获评全国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位居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榜单第三位,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2、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进位提速。2022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20%,在科技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建有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全国唯一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全国首个示范平台落地,成为全省唯一获商务部批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成都先导等企业3000余家,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
3、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经济量质齐升。2022年数字服务业实现营收1431.4亿元、同比增长8.9%,引进腾讯未来中心、抖音生活服务全国总部等百亿级项目2个。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获批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全省首个智能驾驶示范场景。
此外,金融业、商贸业集聚发展。以交子金融商圈为核心载体,加快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圈,引进5家国内金融科技领先企业;SKP等重大商业项目建成开业,涵盖首店品牌222个,一线大牌覆盖率达98%。
公园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入选首批创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区。截至2022年底,全区中小学63所,幼儿园149所;全区医疗机构1052家,其中医院34家;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100%,每年开展文体活动超过5000场次。
助力“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深入实施。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建成“灯塔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省级绿色工厂21家。建成投用绿道里程达359公里,建成10个城市公园、41个小游园微绿地,交子公园社区、骑龙湾等8个公园社区和交子大道片区、铁像寺水街片区5个重点示范街区高水平建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成都高新区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服务大局融入全局,在产业建圈强链、做优做强新区功能、稳增长核心支撑、科技创新、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建设、开放协同、商贸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社会事业上重点突破,为成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