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绫本。草书。作者为明末清初大书画家王铎(1592年-1652年),该作品为作者友情酬答之作,据其自署落款,创作时间应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则是王铎草书长卷中现所能见到较早的一件作品。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原品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完好。该作品的内容,为王铎自作的赠友人张抱一的五首七律诗,并诗题、卷末落款,整幅法帖一共三百三十六个汉字,七十五行。
作为“有明书法推第一”的王铎,被启功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日本书坛也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之说。在这幅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中,其跌宕雄逸,行笔能纵能敛,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等特点显示无遗。
(注:本名片配图文字:“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另注:本版本扩展图册中01-15图为《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全卷扫描图。供欣赏。)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的内容,是作者王铎自撰的七律诗五首,主要为赠送友人张抱一而作,并在诗歌内容上、在书法艺术中抒发、体现自己的情感。诗卷全文如下(注:原作品没有标点断句):
《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有酒沧池对烟丘,相招者谁任意游。晋人唐人曾几度,泉水溪水还同流。钟鼓此城鸣白露,戎兵何处领高秋。芦花今古依然在,羡尔无声眠野鸥。(注:第一首七律完)《登岳庙天中阁看山同友》:四围紫逻坐相望,突兀高峰划大荒。谁复凌空呼帝座,我今乘胜挹天浆。香烟古庙通灵气,石路神丘点太阳。冻草暮云无限意,汉京封禅旧山房。(注:第二首七律完)《牛首山同堪虚静原》:一樽绝巘放高歌,回首禅房忘坎坷。旦树晴分天目近,午帆气挟海风过。山吞吴楚犹新燕,寺趁齐梁只故萝。莫管星辰朽不朽,吹箫何处倚嵯峨。(注:第三首七律完)《频入》:频入长安过九衢,谁知幽梦在髭须。只今人路何从说,渐审岩居不可无。屈指箸筹赊日月,伤心戎旅满江湖。此生休外韬真处,锦瑟琪华待醍醐。(注:第四首七律完)《汴京南楼》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注:第五首七律完)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抱翁公祖教正。(注:自署及落款。全卷终)
按:《张抱一公祖招集湖亭》卷中七律五首,有三首见于《拟山园选集》(台湾学生书局)。分别是:《登岳庙天中合看山同友》,载集中七律卷九,题作《登岳庙天中阁看山感时》,原为二首,卷中所书为第一首;《频入》,载集中七律卷三,卷中所书之“待醍醐”,集中作“醉醍醐”;《汴京南楼》亦载集中七律卷三。
另两首虽不见于集中,但是,同书五律卷三有《湛虚、静原游牛首》、《燕子矶湛虚招同静原》、《上天开岩同湛虚、静原》三首,与卷中《牛首山同湛虚、静原》—诗显然是同时之作。湛虚,即张镜心,字孝升,湛虚为号,累官至兵部尚书,是王铎的挚友。见于《拟山园选集》(台湾学生书局)及《拟山园初集》中的与张镜心有关的诗作多达五十首以上。张镜心亦曾为王铎的《拟山园初集》作序,与王铎以“年弟”相称,盛赞王铎诗文“浩乎哉如烟海,修辞之家,未之有也。”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作者王铎于该法帖落款处,自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据《辞海·附录·中国历代纪年表》折算,时间应该是在公元1642年3月30日至4月28日之间的某夜。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作者王铎正流寓怀州,期间他受到怀州地方官员张公祖(张抱一)的盛情款待,于是在三月某夜写诗作赠他。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作者存世尚有《王铎赠张抱一行书诗卷》,款署“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王铎行书五律长卷》两大巨制乃同时所书。《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也可知作者创作地点系怀州公署。王铎自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冬月,由北京奔至怀州为父服丧,到书写这件长卷时,已在怀州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是年夏季,王铎曾携家人一度返里,但是未过多少时日,又受到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冲击,于是携带家人乘舟沿黄河东下,其时方在夏末。
在书法艺术、技巧上,《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的书写时间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作者王铎五十岁,已经经历过对王羲之、王献之、东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执着学习,至此终于完成了“自化”。其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到《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作品现所能见到的较早一件。
(注:本目录附图文字:更朦胧崇祯十五年三月夜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王铎(1592年-1652年),清书画家。字觉斯,号嵩樵,河南孟津(今河南)人。南明弘光朝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降清,官至礼部尚书。工行草书,多得力于颜真卿、米芾二。笔力雄健,长于布白。兼能山水、兰竹。传世墨迹甚多,有拟山源集刻其法书。
王铎书法的书法,到了《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经摆脱了模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现可见较早的一件。《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在王铎书法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这件作品可领略王铎若干书法艺术特点。
一个是强烈的节奏感使草书作品产生出运动力和冲击力。《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中书法的点画线质表现其弹性产生运动力,运动的返急产生冲击力,在这一点上王铎成功地将力运用到书法点画的变化上,使笔在绢、绞、纸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顿挫、仰侧、奇崛、突变,使个性的张扬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充满着激情的用笔,如同少林武僧,有屈铁之力,挥棒生风。
一个是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王铎亦受时风影响,但他站在传统基础之上,破除旧有的模式,创建出一种崭新的恢弘博大的图式,充满艺术的震撼力。王铎书法的一个鲜明特点便是造势。《王铎赠张抱一行书卷》中,通篇显现出变幻莫测的感觉,字势左右叵诡,笔致老辣,章法宕逸。唐张旭狂草《古诗四帖》,如龙蛇之行,富于变幻,王铎在这一点上进一步追求草书中险绝、突变、膨胀与内敛之势,识字者,可领略触笔、行笔、运笔中的运动轨迹。
第三是墨象万千,酣畅淋漓。中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利用墨之浓、淡、干、湿可使画面产生出无穷的变化,显现出生机勃勃的趣味。王铎从中国画中悟出用墨之道,并大胆地运用到书法创作中,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把涨墨之法发挥到极致。《王铎赠张抱一行书卷》中,其作品的冲击力与用墨是分不开的,他书法点画的流动感也与用墨紧密相关。历史上在王铎以前的草书大家无一人用“涨墨”法,此法实乃王铎开创也,这种不同位置的参差对比,使作品在整体视觉效果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
最后是独特笔法。王铎笔法早年受二王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他中年学米后,笔势、笔法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后终于成中国书法技法集大成式的开拓者。在《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中,多处凸显其集大成的大家手笔,可谓将壮美之力表现到极致。在中国书法发展的这条主线上,王铎既崇尚对传统吸收,又善标新立异达到裂变之意。
王铎为书近五十年的探索,终自成家法,成为“有明书法推第一”(吴昌硕诗句)、“于明季书坛可谓中兴之主”(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清代早期的傅山受王铎书风影响之后,创博大流变之体,标立书坛。至近现代受王铎书风影响最深,写大草的书家,如林散之、沙孟海、沈鹏等书法家,都对王铎书法有深入的研究和汲取过优秀的养分。在日本等,他更是影响东瀛书坛多年。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在日本关西地区甚至整个日本书坛,有“后王(王铎)胜前王(王羲之)”的说法。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作者为明清书法大家王铎。整幅完好,流传有序。真迹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法帖载体为绫本。草书。大陆、港台等有不少原籍影印作品出版,多散见于各类王铎书法贴、欣赏贴、临摹练习教材等中,多不胜数。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凡七十五行(列),依草书例,每行(列)字数多寡不等,其字形或敛或纵、结构时紧时缓,形态大小不一,计诗卷一共有336个汉字。
《王铎草书赠张抱一诗卷》法帖,全幅大约横469厘米,纵26厘米,是为横幅长卷(注:据其尺寸,可称为横卷、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