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石水鸟图》是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创作的纸本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作者用荷叶把天地分开,形成两半。树阴下歪斜的巨石摇摇欲坠,单足而立的小鸟乜斜着眼睛。这里简括的笔墨所塑造的物象绝不是往常那种赏心悦目之玩物,而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和激情的宣泄。
图绘荷叶下一只水鸟栖于孤石上,形成全图之焦点。水鸟形状独特,单足独立,神态凄凉,似在休憩,更似在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
款署“八大山人写”,钤白文印2方:“可得神仙”、“八大山人”。鉴藏印有“虚斋珍玩”等3方
明亡之后,清初国势强大,看到复明已不可逆转,朱耷就隐居山中,削发为僧,以含意隐晦的诗画寄寓着亡国之痛。此画就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
朱耷(1624—1705年),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谱名统,小名耷。清顺治五年(1648年)落发为僧,法名传棨。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有个山、驴屋驴、人屋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始号八大山人。晚年署款将自己的号“八大山人”四个字以草书体连缀写,似“哭之”、“笑之”,借此暗寓他面对富于戏剧性变幻的人生,哭笑不得,百般无奈的感慨之情。他与同为明遗民画家的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僧”。书法宗王献之、颜真卿,淳朴圆润,自成一格。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
作者孤寂凄凉的处境、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以及面对清廷统治日益稳固而无可奈何的心境或多或少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画面右下端的河塘里,生长两株荷花,荷叶茎有曲有直地向上伸展,直至画面上端,荷叶茎均安置在画幅右侧,右上角画有多叶荷叶,荷花掩映在荷叶之中,半露半现。另一株荷叶长得瘦高,因叶子太茂盛使得枝茎无力支撑而下折,从画面右上方向斜倾至画面左中段,使画面构图十分奇特新颖。荷叶下一孤立的湖石,孤石造型奇特别致。一只水鸟缩身立于其上,由石侧弯曲伸延出来的一株浓墨荷叶,把人的目光集中在立于石上的水鸟,并将它们与左侧的荷叶有机地联系起来,重点突出,点明了主题。
此画作者在博大的自然景观中选取一角,采用“多中求少”的取景方式,即全图以切割构图方式进行创作的。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含意深刻。
该图荷叶只用浓墨重涂三五笔,可以说是点墨成形,就表现了它的生命力,占据了画面的二分之一,以象征生命力正在向上伸展,同时,体现了曲线促成造型的节奏美,与前一株荷叶形成强弱对比,此笔乃称一绝。孤石上的水鸟,造型准确,形象逼真生动,一只脚弯曲地站在孤石上,一只脚卷曲上提,缩颈滞呆在孤石上,好像在休息,又像冷眼观望这冰凉的世界,意境清旷寂寞,表现了作者的悲凉感情和孤高的性格。
由该图钤印可知,该图曾经近代庞元济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7年5月—7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荷石水鸟图》在其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