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60年《五莲县志》记载,当地群众对种猪选种的条件为:一长(身长)、二大、三宽(额宽、胸宽、肩胛宽)、四窄(四个蹄缝窄)、五短(四条腿、脖子短)、六光亮(四蹄亮、双眼亮)。五莲黑猪是在特有的山区封闭条件下,由当地群众将当地一种皱皮、生长速度缓慢的黑猪,与从外地引进长势快的“巴克夏”和四肢粗壮善于爬山的“莒州猴”等猪杂交而成,俗称“苠猪”。1975年3月,五莲县畜牧局对五莲黑猪进行普查,认为该猪种体质结构适于山区放牧和舍饲,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快、产仔较多,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正式命名为五莲黑猪。
五莲黑猪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的特产猪种,在五莲县已有40多年的饲养历史。
1、特征
体形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毛色全黑,被毛粗密。头大小适中,嘴筒粗长,耳半大下垂,额宽有菱形皱纹,额下肉垂小,颈中等长,颈肩结合良好,肩宽、胸宽、背腰平直,腹大紧凑,四肢较粗壮,后驱较丰满,母猪乳房发育良好,有效奶头7对以上。公猪睾丸发育良好,大小对称。
2、体尺体重
成年母猪体重134千克左右,体长150厘米左右,胸围139厘米左右,体高71厘米左右,成年公猪体重142千克左右,体长158厘米左右,胸围140厘米左右,体高80厘米左右。
3、繁殖性能
母猪6个月左右,体重达50千克左右开始发情,8个月龄体重达75千克初配。母猪窝产活仔11左右头,初生窝重12千克,20日龄泌乳力35-40千克,双月断奶窝重110-125千克。
4、育肥性能
7-8个月龄达100千克左右,平均日增重550克,料重比为3.3:1,屠宰率74%左右,瘦肉率50%以上。
1、经济效益
五莲黑猪产仔较多,其杂交后代瘦肉率较高,肉质好。按每头母猪年产仔两窝,每窝平均比一般母猪多产仔1.5头,每头仔猪(30千克)售价360元计算,饲养一头五莲黑猪,年可增加毛收入1080元。此外,因其肉品质量高,无论是杂交仔猪还是育肥猪销路好、价格优,饲养效益明显提高。
2、市场前景
五莲黑猪主要用其母猪作为生产商品瘦肉猪的杂交母本,五莲黑猪市场前景主要是生猪繁殖生产场户。
1987年春,五莲黑猪被国家科委、农委、经委列为山东省3个地方(五莲、莱芜、胶州里岔)优良猪种之一。
从1983年起,县畜牧单位又以美国引进的“杜洛克”为公本,与五莲黑猪进行杂交试验,这种“杜五杂交两元一代”猪,瘦肉率高达54~60%。此项杂交试验,1986年获潍坊市商品瘦肉猪杂交组合中间试验科研成果一等奖。
20世纪70年代五莲注重培育本土猪种,1990年山东地方猪品种评比中获“金猪奖第一名”。
为系统保持和提高五莲黑猪优良的生产性能,五莲黑猪作为地方猪种先后被列入1999年10月版的《山东省畜禽品种志》。
2010年5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公布的《山东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五莲黑猪属于华北型地方猪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五莲县城东南的丹土遗址,距今约有4800年的历史,2000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表明,当时的畜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丹土遗址是所有同时期文化遗址中出土玉器最多的。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玉猪充分佐证了当时养猪业的兴起。诸城及周边地区素有以烤猪为主的烧烤传统,“昌城烧肉”、“正香烧烤”等均为当地一绝。存于诸城博物馆内汉孙琮墓画像石刻《庖厨图》,有杀猪等宰牲和烧烤猪肉等场景,可见早在2000多年前当地养猪业就比较发达,且烧烤猪肉的技艺也非常成熟。宋朝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在九仙山留下了“白鹤楼”题壁和“九仙今已压京东”的诗句,苏轼喜食烧猪肉,宋神宗赵顼赏识苏轼的诗文,便派一名御厨随从,从此烧烤御宴秘方传至密州并流传至今。这些历史的传承和沉淀,使得当地养猪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五莲黑猪独特的外貌特征、生产繁殖性能和猪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