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创刊于1959年,是我国体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最早的刊物之一。期刊英文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520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105/G8。出版周期为月刊,全年出版12期,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四大栏目。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栏目入选2011年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是《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的品牌栏目。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年以来连续8次入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98年以来连续13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4年以来连续5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HCD),2009年以来连续6次入选RCCSE中国权威期刊。同时也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并于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此外,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体育索引》(CSA:PEI)、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在国内外体育学界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刊以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荣获多项荣誉。近年来的获奖情况如下:2010年获得“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资助期刊,并连续8年顺利通过考核获得资助,2013年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奖”“湖北省优秀精品期刊奖”,2015年获得“湖北省精品期刊奖”,2016年获得“教育部名栏建设优秀奖”“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奖”“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人文社科期刊奖”,2017年获得“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2019年获得“湖北省科协‘科技创新源泉工程’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奖”,2020年获得“湖北最具影响力期刊奖”,2012年-2018年,5次获得“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注重刊物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发表了一大批名家新秀的重要论文,为传承体育学术、积累体育文化、服务体育事业、培养体育人才、扩大体育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9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创刊。
1992年,入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10年,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湖北省优秀期刊。
2011年,教育部“名栏工程”入选期刊。
2012年,《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荣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同年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省优秀精品期刊奖;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3年,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奖;同年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据2018年2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官网显示,学报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与市场开发、奥林匹克与北京奥运、运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水上运动等栏目。
据2018年2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33人。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兵、王松、王健、王志强、王永泰(美国)、王家宏、王相飞、田野、白晋湘、石爱桥、吕万刚、刘展(美国)、杨翼、邹克宁、陈林祥、李国平、李泽波、季浏、周贤江、张德胜、胡亦海、郑伟涛、赵高彩、徐菊生、康均心、黄汉升、黄玉舫、梁亚东、彭道海、漆昌柱、欧阳柳青、简德平、魏旭波
据2018年2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官网显示,学报已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体育索引》(CSA:PEI)、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来源期刊。2004年,首批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学报出版文献量7688篇。
影响因子
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学报总下载次数2117746次,总被引次数8867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54,(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174。
旨在站在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反映具有创新意义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
职务 姓名
主任 吕万刚
副主任 漆昌柱、简德平、万相飞
主编 吕万刚
执行主编 漆昌柱
副主编 简德平、王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