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登科后
昔日
wò
龌
chuò
龊不足夸,今朝放
dàng
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称登科。
龌龊: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放荡: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思无涯:兴致高涨。
春风:在春风中。唐代进士考试在秋天,发榜则在来年春天,故云。
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
疾:飞快。
逐句全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四十六岁,进士及第,自以为可以改变贫穷、窘迫的现状,可以龙腾虎跃一番了。他按捺不住喜悦得意之情,写下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故友人时称“平昌孟东野”。生性孤直,一生潦倒,友人私谥贞曜先生。诗名甚籍,尤长五古,愤世嫉俗,但情绪低沉,语多苦涩,苏轼将其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有《孟东野诗集》。
诗一开头就直抒自己的心情,叙述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笔到意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
三、四句的诗歌形象之脍炙人口,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具有的象征意味分不开的。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不能“看尽”。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这样,个别与一般、明快与含蓄,就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统一,使诗作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艺术容量,既具体生动,又不乏概括性,既明朗畅达而又别具情韵。
诗的前两句把困顿的往昔和得意的今天对比,一吐心中郁积多年的烦闷。此时的诗人是扬眉吐气、得意洋洋。后两句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高中后的诗人纵马长安,觉得一切都无限美好,连路边美丽的花朵都无心细看了。
宋·黄彻《碧溪诗话》:“乐天及第后,归觐留别同年云‘擢第未为贵,拜亲方始荣。’此毛义得檄而喜之意也。论者以‘春风得意马蹄疾’决非孟郊语,其气格亦不类。而白公亦有‘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此又不可晓也。”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孟郊)至登科后诗,则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一日看尽长安花。’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天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
明·瞿佑《归田诗话》:“东野诗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气象如此,宜其一生躅踏也。惟《登第》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颇放绳墨。然长安花,一日岂能看尽?此亦谶其不至远大之兆。”
明·陆时雍《唐诗镜》:“末二句似古诗语,不类绝句常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