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双月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远程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
据2019年10月期刊官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4人、特邀专家11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2人、英文编辑1人,设主编1人、社长1人。
据2019年10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总被下载1040956次、总被引24001次、出版文献共3011篇,(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46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772。据2019年10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载文量为1758篇、基金论文量为652篇、被引量为13670次、下载量为69605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5.45。
1988年,《当代电大(教学版)》创刊。
1994年,据中国知网数字平台显示《当代电大(教学版)》开始收录,刊期为月刊。
2000年,该刊刊名更改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刊期改为季刊。
2005年,该刊刊期改为双月刊。
2011年7月1日起,《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正式启用邮发代号为62-181。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主要设有本刊特稿、理论经纬、学术时空、国际交流、实践研究、终身教育、技术应用等栏目。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主要报道先导性、即时性或综合性的文章、侧重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或理论性分析和探讨的文章、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研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终身学习政策和促进学习型社会实践的文章,教育实践探索:个案实证、经验研究和调研分析、教育信息化进程为背景,着重教育技术开发、应用和评价的新课题研究,涉及中国国外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介绍、分析和研究,包括中国国内外学者译文、教育比较、对外远程教育和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等内容。
据2019年10月期刊官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4人、特邀专家11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2人、英文编辑1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编委会名单
职务 名单
编委 杜梭军 丁强 方仁 黄大方 田党瑞 李国 李皖 刘纯龙 孙莉
央珍 王兴辉 吴兆华 张金树 赵刚
特邀专家 陈丽 程建钢 丁新 黄荣怀 刘臣 任友群 杨宗凯 余胜泉 袁振国
张伟远 祝智庭
责任编辑 汪燕 刘选
英文编辑 梁敏
据2019年10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出版文献共3011篇。
据2019年10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载文量为1758篇、基金论文量为652篇。
据2019年10月29日中国知网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总被下载1040956次、总被引24001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4.463、(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2.772。
据2019年10月2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被引量为13670次、下载量为69605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影响因子为5.45,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8名,在教育类排名(346种)中排第3名。
该刊被以下机构或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RCCSE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7年版
2010年,该刊获得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会文科分会第四次评优活动“一等奖”,同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2010年-2013年,该刊连续四年居《复印报刊资料》“成人教育学刊”全文转载率第一名。
2013年,该刊被评为第一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2014年,该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2015年,该刊被省社科联和省社科期刊协会评为“第二届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2016年-2017年,该刊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2018年,该刊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协会授予的“创新进步奖”荣誉称号。
宗旨 研究现代教育前沿问题,为远程开放教育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服务
理念 传播学术精神,荟萃学术精品
特色 学术性、综合性、引导性、开放性
职责 坚持服务导向,追踪学术前沿,关注实践创新,增强问题研究,凝聚研究人才,扩大学术影响
定位 面向中国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远程开放教育、教育技术和终身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家顾明远,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新均为《现代远程教育研究》题词。
下图为该刊形象标识,左侧红色LOGO为该刊英文缩写(MDER),该刊LOGO图采用中国红色彩,以篆刻印的艺术手法凸显,整体构图留有空白,分割背景,呈现开阔视觉,不显得拥挤紊乱。右侧黑色中文字体为该刊中文书法刊名,中文下方英文为该刊英文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