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搜索

夏侯惇

夏侯惇,字元让,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勇猛善战,早年就随曹操征讨,是曹操身边的老部下了。在曹魏武将中地位最高,被曹操封为“大将军”,也是曹操宗亲八虎骑之一。而他也是三国中除了张飞外敢跟吕布叫板的人物,曾在徐州之战期间独挡吕布一直斗到“黄昏大雨如注”方才罢休。
目录
夏侯惇介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夏侯惇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渊族兄。勇猛善战,十四岁时有人羞辱其师,他便将那人杀死。曹操举兵讨伐黄巾军时,夏侯惇随曹操征讨,担任裨将。
初平元年(190年),讨董卓联军组成后,曹操行使奋武将军,更以夏侯惇为司马,跟随曹操到扬州募兵。曹操建立势力后,派夏侯惇屯白马,不久又升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失睛兵败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可是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曹操的家眷都在鄄城,夏侯惇率军队轻装前往救援,正好与吕布的军队相遇,双方交战。吕布军退回,于是吕布趁机进入濮阳,突袭获得夏侯惇军队的军用物资。
吕布又派将领假装投降,趁机和夏侯惇的部下一起劫持夏侯惇,向他索要珍贵的物资,夏侯惇的士兵非常震惊惶恐。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于是指挥军队驻扎在夏侯惇军营门外,命令士兵诸将按兵不动,各个军营才安定下来。并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出兵攻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夏侯惇与荀彧、程昱力保三城,反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败北而回,从此被人称为“盲夏侯”。但夏侯惇极重外表,每每照镜看到自己盲了眼都会十分愤恨,将镜子推往地上,不喜欢被人叫自己“盲夏侯”。后又复领陈留、济阴太守、任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当时大旱,蝗灾,夏侯惇截断了太寿水,形成了一个池塘,亲自担土,率领士兵种稻耕田,避过了缺粮的危险,百姓皆受益。
任命奖赏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县,夏侯惇转任河南尹。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派遣中郎将高顺和北地太守张辽进攻刘备。夏侯惇受命援救刘备,但被高顺等人击败。沛城最终被攻破,刘备妻子再次被掳,刘备单身逃走。 
建安七年(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叶县。夏侯惇受命前去抵挡,驻军于博望的刘备火烧自营退却,夏侯惇不听李典所劝,与于禁追击刘备,留李典守后。最后,夏侯惇被刘备伏兵所败,幸而李典来救,刘备才撤退。
建安九年(204年),邺城破后,受任为伏波将军,受权能简单从事,不用拘于制度。与田畴为好友,曾帮曹操劝田畴再次投靠,但不成功。
建安十一年(206年),卫固在河东反叛,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合兵一处,曹操派夏侯惇前去征剿,又派张既去关中征调马腾等将领,都归钟繇节制,钟繇出兵进攻张晟等,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赦免了其余的党羽。
建安十二年(207年),因前后功劳增封邑一千八百户,与以前所赐的加上有二千五百户之高。 
建安二十年(215年),参加了讨伐汉中张鲁的战事。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十月,曹操征讨孙权。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退走。三月,孙权派遣徐详向曹操乞降,曹操回军。于是,命夏侯惇督二十六军,与曹仁、张辽等人屯兵在扬州境内的居巢,防卫孙权。并赐予能歌善舞的乐伎艺伎,下令道:“魏绛凭着与戎修好的功劳尚且能够享受钟磬之乐,何况将军呢!”
格外礼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地区爆发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蜀将关羽趁机乘大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夏侯惇于是率领军队赶赴襄樊。曹操大军到达摩陂,召夏侯惇同车,不经通传,自由进入曹操的卧室。后受拜前将军,督各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据《曹瞒传》及《世语》记载,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认为应先灭蜀,蜀地平定了则江东自会归服,二方既定,然后遵循舜、禹的道路,登基称帝,曹操听从这个意见。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登位,于二月已卯日拜夏侯惇为大将军,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曹丕穿上素服到邺城东城门发丧,赐夏侯惇谥号为忠侯,夏侯家也获得优厚待遇。 
青龙元年(233年)五月壬申日,夏侯惇与曹仁、程昱因功而受到曹叡在曹操庙庭祭祀的礼遇。

人物评价

曹操: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
曹丕: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蒸,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
段默: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
司马炎: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
陈寿:①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②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檀珪:夏侯惇魏氏勋佐,金德初融,亦始就甄显,方赏其孙,封树近族。
罗贯中: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
袁守定:凡有急事用民力,以身先之,亦鼓舞民气之一道,夏侯惇为陈留太守,大旱蝗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
王歆: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
夏侯惇相关榜单
曹操手下十大战将 曹操十大名将排名 曹操身边的大将有哪些
曹操手下十大猛将名单如下:许褚、徐晃、典韦、夏侯渊、张辽、夏侯惇、于禁、张郃、庞德、曹仁,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狠人 盘点中国历史最狠毒的人物 历史最狠的人有哪些
中国历史十大狠人名单如下:豫让、越王勾践、孙膑、聂政、王莽、汉高后:吕雉、魏武帝:曹操、夏侯惇、来俊臣、武则天,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更多榜中榜推荐
世界十大不败将军排行 世界历史十大著名将军 战场上的不败之神
世界历史十大著名将军名单如下:汉尼拔·巴卡、亚历山大大帝、恺撒大帝、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哈立德·本·瓦利德、李舜臣、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埃尔温·隆美尔、拿破仑·波拿巴、白起,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常胜将军 戎马一生未尝败绩
中国古代十大常胜将军名单如下:霍去病、白起、李靖、吴起、岳飞、韩信、常遇春、李文忠、王翦、祖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盘点 10位古代出色的将领 古代猛将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排行榜名单如下:杨再兴、冉闵、项羽、斛律光、吕布、霍去病、史万岁、马超、英布、李文忠,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古代十大女将军 国内历史上著名的女将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女将名单如下:唐高祖平阳公主、花木兰、妇好、冼夫人、梁红玉、秦良玉、魏明帝明悼毛皇后、樊梨花、唐赛儿、吕母,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三国演义十大武将 三国演义十大猛将排名 三国前十名大将是谁
三国演义十大猛将名单如下:赵云、吕布、典韦、马超、关羽、张飞、颜良、徐晃、黄忠、许褚,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秦国十大名将排名 秦国十大将军 秦国武力猛将排行榜
秦国十大名将排名名单如下:白起、蒙骜、王翦、蒙恬、王贲、司马错、李信、王龁、内史腾、樗里疾,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宋朝名将排名TOP10 宋朝厉害的武将 宋朝有名的将军排名
宋朝名将排名TOP10名单如下:曹彬、潘美、宋太祖赵匡胤、李继隆、曹玮、杨业、王韶、狄青、岳飞、种师道,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战国四大名将 千古第一猛将 细数战国时期的将军
战国四大名将名单如下: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历史三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名将盘点 你都认识他们吗
中国古代三十大最著名历史名将名单如下:白起、元太成吉思汗祖铁木真、韩信、李靖、汉光武帝刘秀、吴起、卫青、诸葛亮、岳飞、徐达,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三国将军排名榜 三国武将排行榜前十名 三国排名前十的猛将
三国十大名将排名名单如下:赵云、典韦、吕布、马超、张飞、关羽、许褚、黄忠、太史慈、孙策,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中国十大古代将军故里 历史著名将领故居在哪里
中国十大古代将军故里名单如下:项王故里、岳飞故居、吴起故里、徐达旧居、卫青故里、李靖故居、韩信故里、白起故里、孙子故里、,下面请看榜单详细内容。
相关分类
  • 军事家
  • 战神
  • 武术家
  • 军武人物
  • 历史人物
  • 政商人物
  • 古代皇室
  • 神话人物
  • 虚拟角色
  • 明星艺人
  • 文教人物
  • 富豪人物
  • 体坛人物
  • 宗教人物
  • 网络人物
  • 武林高手
  • 军事统帅
  • 枭雄
  • 上将
  • 英雄
  • 古代将军武将
  • 热门文章
  • 宋朝名将排名TOP10
  • 中国古代十大猛将
  • 中国古代十大女将军
  • 中国十大古代将军故里
  • 三国十大名将
  • 三国演义十大猛将
  • 中国古代十大常胜将军
  • 秦国十大名将
  • 世界历史十大著名将军
  • 中国古代三十大最著名历史名将
  • 战国四大名将
  • 水浒传十大武将
  • 希特勒手下十大名将
  • 热门词条
  • 1
    王韶
  • 2
    鲁智深
  • 3
    哈立德·本·瓦利德
  • 4
    魏延
  • 5
    霍去病
  • 6
    浑瑊
  • 7
    李继隆
  • 8
    内史腾
  • 9
    杨志
  • 10
    潘美
  • 11
    杨业
  • 12
    秦明
  • 13
    萨布素
  • 14
    夏侯渊
  • 15
    卢俊义
  • 16
    常遇春
  • 17
    曹彬
  • 18
    孙策
  • 19
    呼延灼
  • 20
    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