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城隍庙,位于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下场街。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原在新街河口,相传宜兴的城隍神,是大明开国君主朱元璋指定半副鸾驾封赏的开国显佑伯杨国兴,所以格外显赫,也就格外热闹。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后移建今址。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其中保存清光绪七年《重建城隍庙碑记》和清道光二十九年告示碑各一块。戏楼北侧为城隍庙大殿,硬山顶,面阔三间13.50米,进深十二檩15.40米。2001年城隍庙住持募资重修大殿。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5月12日,江苏省宜兴市道教协会为修缮一新的城隍庙之神像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江苏省道教协会、宜兴市委统战部、张渚镇政府等有关领导及前来进香、观礼者万余人参加了典礼。
城隍庙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3公里处的张渚镇境内,该庙始建年不详,曾于清代道光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时期,因遭敌机轰炸,致使庙宇建筑毁坏过半。仅存大殿三间,戏楼五间。
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需求,城隍庙于2000年12月8日正式开放。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修缮,焕然一新,成为宜兴市又一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
典礼后,经师们在道乐声中,按照道教仪轨为神像开光,并诵经祈祷国泰民安。
甫靖法师清法禄见”。元朝继续崇道,至元年间,道士任志真、王德仁等奉国师掌教大宗师洞明真祁法旨,潜心化缘,殚其家财,在王母洞基址上“起盖殿阁十数间,以及三清、四帝、五祖、七真、诸仙圣像焕然一新”。布施者宋志真、沈妙真等男女道徒500余人,可见道教当时在这一带村庄传播之广。元代以后道衰佛盛。明清以降,这里多数庙宇为僧人占据,但仍有许多道教遗迹。例如:北仙洞的王母阁,南仙洞黑龙洞的道人肉身像,神属洞的三清像等等。姑射山不仅山奇寺幽,景色宜人,而且有多姑射仙洞历代游客众多。元代王恽诗说:“幽岩洞如瞰阴壑,洞口飞甍驾虚阁;真仙乘龙今何在?香火千年事如昨”。游客进山或骑驴乘马,连镳结骑;或负笈持杖,心意悠悠;或约同心之侣,或携知己之俦。风尘仆仆而来,“或来问道,或欲参禅”,或为寻幽于仙境,或思炼汞于神山。在仙洞区登石陉,攀丛林,涉山涧,陟峥嵘,“跨观音之高阁,谒仙子之洞灵”,睹诸神之殊形,观粉壁之丹青。面对涧涛山色,仙阁琼宇,或吟诵诗文,或绘画写生,或对景遐思,或放情山野。有的挥琴瑟而歌郑曲,有的为仙弈而开芳筵;有的尽兴而归,有的则留连忘返,依依不舍,鸾辔频回。诗赋中评价仙洞景区“昆仑无以奢,蓬岛莫比伦”,似乎不算过分。如今,南仙洞已基本上修复,公路已经开通。姑射仙洞将以其固有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游览观光。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江苏省宜兴市道教协会为修缮一新的城隍庙之神像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典礼。城隍庙位于宜兴市西南约23公里处的张渚镇境内,该庙始建年不详,曾于清代道光年间重修。抗日战争时期,因遭敌机轰炸,致使庙宇建筑毁坏过半。仅存大殿三间,戏楼五间。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需求,城隍庙于2000年12月8日正式开放。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修缮,焕然一新,成为宜兴市又一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典礼后,经师们在道乐声中,按照道教仪轨为神像开光,并诵经祈祷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