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太湖上的三山仙岛,是一墀集神气、灵气、仙气、真气于一体的水上福地。由于其在长期开发中逐步形成的多层次多亮点的道教文化底蕴和大批道教信众对活动场所的需要,孕育并诞生了一个新的道院——无锡太湖三山道院。
三山道院属于正一派,它与全真派不同之处在于正一派可以结婚,可不留发髻,可住家,一般来说,正一道主要从事符箓斋醮。而全真道道士一般多住在宫观内,以清修炼养作为主要的宗教生活。在道观中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叫坤道,全国只有四川青城山为乾坤道,男女合道,道士留发髻是因为他们认为肤发授于父母,三山道院,道长头戴九梁中,身着对襟。如果要进灵霄宫朝拜,一般不走正门,正门是留给帝王初一,十五进香用,游客可走两边侧门,出脚根据方向而定,左边的门先出左脚,右边的门先出右脚。
道院以灵霄宫、西华殿和北面的文昌阁(原名天都仙府)为主,形成三组活动场所。
灵霄宫高42米,朱红琉璃顶,七层九重檐,塔形建筑。宫内玉帝神像高18米,庄重威严。崇高的玉帝,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身着九章法服,两耳垂肩,仪容凛然,手持象征权柄的江山星辰玉圭,俨然有执掌阴阳生万物,洞察善恶易分明的非凡气象。殿内玉帝周围的三个楼层的浮雕和壁画,既气势恢弘,尽显道教庞大神仙体系诸神诸仙的威严和风采,展现出一个奇大的神仙世界,又进一步突显了玉帝主宰天、地、人三界的主题,氤氲出灵霄宫群神执福的氛围。玉皇殿后一楼是朝元殿,二楼是四御殿。朝元殿内仿山西永乐宫壁画,据说壁画是沈阳艺术学院所绘,壁画造像非常精美。正殿两侧的殿堂,东摹钟离权度吕洞宾的巨幅壁画,西制王重阳得道成仙的人生画传,道风习习,为灵霄宫增添了浓郁的道教色彩。
从三楼北出,则至岛的最高处太乙天坛,此时览四方入目,驭百事于理,感悟“太乙”真道,颇能受到“通而为一”的点化;如果转而出大门,则可回头欣赏高悬于宫殿正面的道教前辈闵智亭会长“天开画图”的巨制题匾,以及由尉天池等书法家题写的楹联和牌匾。
灵霄宫正对面是西华殿,其殿矮于灵霄宫,双层飞檐,凤翥翼然,朱红琉璃瓦歇山层顶以龙十字脊和钛金火焰顶刹装饰,极为庄严肃穆。传说西王母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居昆仑山坛,故其坛名西华。
殿正中为王母金身坐像,高约2米。重峦叠嶂中,王母坐态端然,显然是胸贮百万、灵运九曜的高圣仙真。她周围飞舞翔集的三青神鸟、佩剑欲出的九天玄女、睿智无双的神女瑶姬,以及弹八琅之璈的王子登,吹云和之笙的董双成和太真王夫人,都有神话故事闻于凡间,逼真地渲染出王母度人得道,济世助贤和送子赐福的超凡神力。黄帝战蚩尤,王母命九天玄女授黄帝阴阳之略和太乙遁甲等术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更使王母享有“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的美誉,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圣真。
从灵霄宫过天坛而下便是文昌阁。文昌阁坐南向北,仰瞻北斗星座和文昌星座。此阁碧瓦红墙,飞檐斗拱,掩映在绿树之中,占地1320平方米,有文昌、慈航、财神、关帝、妈祖5个神殿。
文昌殿高居第二层平台主楼正中。殿内文昌帝君气度轩昂,显然是文运和贤达之主宰;神台两柱悬联“宇宙大文章源从孝友,古来名将相气作星辰”,援文昌帝君之意点拨出仕途上“天地人和”的作用,给人以警迪。传说文昌帝君被玉帝任命执掌天上人间科举禄籍之事,故古来孩童求学及第,贤人为官从政,都必祭拜这位文神。文昌帝君之左的奎星,也是古代必祀之星宿,所谓“魁星踢斗”就指这位星神,传说他踢中谁,谁就文运亨通能及第。
道院自2004年获准开放以来,以传承道教优秀文化为己任,以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为理想,以讲经论道、劝人向善、无量度人为途径,为社会繁荣、昌盛作出了应有贡献。而今社会经济转型,三山道院也开始了文化服务转型,和鼋头渚风景区、武当道教功夫学院联手,面向游客和无锡市民推出了武当养生功夫“十二段锦”义务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山道院已成为苏南地区重要的道教场所和无锡太湖重要的旅游景点,烟波浩渺的太湖更衬托了三山道院的灵气和道教文化的博大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