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苏州不可不去观前街,到观前亦不可不去玄妙观”。千年古观玄妙观座落在苏州古城中心,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据说这里曾是吴王阖闾的故宫,历经千年兴衰,公元一九九九年,玄妙观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整治。最初名叫“真庆道院”,后来曾改称为“开元宫”、“天庆观”。公元1295年元朝皇帝下令改为玄妙观。玄妙观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
姑苏第一街——观前因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观前街经整治更新后,正逐渐成为商业繁荣,街景优美、交通便捷的商业、文化、饮食、和旅游中心。玄妙观和观前街相得益彰,也正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道教文化,众多的文物古迹,成为苏州著名旅游景点。
现玄妙观进行了修复整治,有殿堂七座,中路有正山门、三清殿,东路有文昌殿、斗姆阁、寿星殿,西路有雷尊殿、财神殿。观内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遗迹,道教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国少有的完整道观建筑群,其中三清殿现仍保留着宋代建筑的风貌与特点。
玄妙观历史上曾是苏州宗教文化中心,现是苏州地区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众多的文物古迹以及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玄妙观已成为苏州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座北朝南,是一座五开间的木构建筑,始建于唐代。历经变故,现存为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修,入门迎面即见一块竖头匾,上书“圆妙观”,是清末通州名士沙玉召所书,笔力浑厚,字态端庄。内奉六位尊神,即马、赵、温、王四大元帅和辟非、禁坛二将军,据说为元代所塑。“文革”中该像被毁,后经中国道协黎遇航会长提供画稿,著名书画家谢孝思先生等精心绘制,由苏州太仓的张文淇先生以壁画的形式替代塑像。后市道协请世代雕塑大师刘国祥重塑六大神像,历时二年竣工,现在正山门右侧还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碑石一块。这是元代著名文人牟山献撰文,大书法家赵孟兆页书写的
三清殿是玄妙观的主殿,殿前正中上方有一块一米多长的竖头匾,上书“三清殿”三个正楷大字,系康熙年间太傅金之俊所书,在竖头匾下面,有一块横额,上书“妙一统元”四个大字,笔力苍劲,亦为金之俊所书,但原物已失,现为谢孝思所书。大殿为九开间,重檐歇山式,宽44米,深25米,总面积1100平方米,为南宋木构建筑,屋顶正中是铁铸的三根戟,表示平升三级之意,两端的龙头是宋代雕刻,约3.5平方米。
三清殿内主供三清尊神,即中为玉清元始天尊、东为上清灵宝天尊、西为太清道德天尊,道教认为三清皆是元始天尊的化身,故有“一气化三清”之说。
三清殿作为南宋时代的木结构建筑,不仅在江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也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山东曲阜的大成殿可与之相比,所以称之为国宝也是当之无愧的。由于三清殿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人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殿位于东脚门,现移建于此。殿内供奉三位财神:文财神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及关羽。中间的是文财神比干,因其无心从而专司买卖公平,旁边是赵公明和关公。财神崇拜寄托了人们勤奋劳动、公平致富的美好愿望。
文昌殿建于清乾隆末年。殿堂格局别致,殿内供奉文昌梓潼帝君,两旁奉祀孔子、朱熹。文昌,本为星名,民间俗称“文曲星”,为主宰人间功名,禄位之神。苏州文化昌盛,文士众多,文昌崇拜旧时极盛。
三清殿檐下悬挂“妙一统元”匾,原由金之俊所书,笔力雄健。但经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字体已见陈旧剥蚀,亟需重摹见新。然而匾上“一”字已全无印迹,难以摹写。许多名人为之补写,但效果都不理想。忽然来一乡夫自荐,经试笔,果然令人满意。原来,这个乡夫每天挑柴进城叫卖,必到三清殿露台小憩,天天看到匾上的大字,日久,字形默记心中,以致一挥而就。
原玄帝殿前庭,有一座铜合金浇铸的小型模型殿,面阔四尺,进深三尺,高三尺九,置于石座上,坐南朝北,面向玄帝殿(已毁)。此殿铜色古湛乌黑,外观造型均仿自武当山金殿,内供北极玄天上帝,亦称真武大帝。旧时,信众乐于触摸铜殿以祈福消灾。此殿现陈列在三清殿万年台之东。
在蓑衣真人殿的天井里,井亭上有施起鹏所题“元都第一景”匾额。相传建造弥罗宝阁时,一时木材短缺,经道人布施法术,即有木材从井中源源输出,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现此井已淹没,尚存一井栏。其实运木古井的传说,不光玄妙观有,在其它寺观中也有。杭州西湖南屏山下的净慈寺就有一口运木古井,其传说内容和玄妙观大同小异,不过施展法术的不是别人,而是家喻户晓的济公。
三清殿露台三面围以青石勾栏。石栏构件之间以熔化的生铁浇连,冷却后视之犹如铁钉钉合一般,故称钉钉石栏杆。
三清殿露台东侧踏步下的甬道上,有三条并排的青石板,宛如桥面。石板不长,常人一步即能跨越,故称一步三条桥。据称旧时石碑下有水穴,雨后有鱼从穴中跃出。民国时,水穴已填为平地。现三条青石仍在,信者以为吉祥物,若能一步逾越,即能求得年年有余。至此观光者不妨一试。
耸立在三清殿东边,高二丈、宽八尺。明洪武四年(1371)清理道教,更玄妙观为正一丛林,置道纪司,革香火田以充军包饷。这是道观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特请文学家方孝孺作记勒石,以志纪念。方氏书法铁划银勾,不同凡品,所以无安碑原是有字碑,即《清理道教碑》。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浙江宁海人。洪武时,为汉中教授,皇太孙即位,召为翰林博士,后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兵入南京后,要他起草登极诏书,但方氏以抗命不从被杀,且灭十族,死者多达八百七十余人。最终连他书写的这篇碑文也被铲除干净,成了一块无字碑。此碑虽无一字,却遐尔闻名,为玄妙观三大名碑之一。
此碑刻老子全身像。碑高1.8米,宽,0.91米,今立在三清殿西楹。画像系唐代“画圣”吴道子的手笔,画像上方的文字为唐玄宗所题御赞,由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就,堪称三绝。
老子是先秦诸子之一,著《道德经》被道教尊为始祖后,其形象始多见。国内道观现存老子像碑甚为稀见,此碑书画双绝、刻工精良、且年代久远,其价值之高是有目共睹的。
1、殿堂参观:10元
景点参观路线:
A:三清殿
三清殿--三清--三绝碑--六十甲子--铜殿--妙一统元--钉钉石栏杆--无字碑--古井
B:财神殿
财神(文武)--浮雕--打金钱--五路财神;雷尊殿--姑苏仙乐--飞钹表演
D:配殿
文昌殿--道教文化展示室--魁星点斗--文昌--壁画--叫歇碑--状元名录--观音殿--神仙印石--寿星殿--寿星石
2、殿堂参观 飞钹表演、道教音乐:35元
景点参观路线:
A:三清殿
三清殿--三清--三绝碑--六十甲子--铜殿--妙一统元--钉钉石栏杆--无字碑--古井
B:财神殿
财神(文武)--浮雕--打金钱--五路财神
C:雷尊殿
雷尊殿--姑苏仙乐--飞钹表演
D:配殿
文昌殿--道教文化展示室--魁星点斗--文昌--壁画--叫歇碑--状元名录--观音殿--神仙印石--寿星殿--寿星石
07:30-16:30
1、可乘坐1、102、146、178、202、502到观前街(东、西或乐桥)或游1东线到玄妙观站后,步行至街中段的玄妙观内。
2、可乘坐轨道交通4号线到察院场站步行至玄妙观内。
玄妙观为全国著名道观,又是历史悠久的传统集市。冯梦龙《警世通言》无碍居士序中说:“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说明玄妙观在明天启年间已有露天书场。至清代设摊者日多,遂演变成为古城中心一处热闹的集市,有小吃、日用杂品、文具玩具、对联字画、花鸟鱼虫的摊店以及医卜星相、江湖杂耍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兹就昔日报刊所载30年代前后玄妙观集市状况略举一二,以见其概貌。
观内空地经常演出各种江湖杂耍,有变戏法、木偶戏、耍猴戏、西洋镜、唱小热昏、卖拳头、说露天书等等。锣鼓响处,围满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玄妙观的小吃,名目繁多,如小米子糖、灰汤粽、氽鱿鱼、熏鱼、凉粉、藕粉、千张百页、酒酿圆子、豆腐花、糖粥、梅花糕、海棠糕、焐酥豆、五香茶叶蛋、鸡鸭血汤,其余如面、小笼馒头、锅贴、烧卖、馄饨、汤团等等,应有尽有。著名的摊店,有专售梨膏糖的文魁斋、观振兴面店、王源兴酒酿豆浆店、小有天藕粉店、五芳斋、六芳斋、七芳斋等等,还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三万思、品芳两家茶馆。可以说玄妙观是苏州小吃较为集中的地方。
三清殿内是传统的年画市场,出售桃花坞出版的各种画张,如神轴、灶神、门神、百寿图、送子图、凤穿牡丹、鱼跳龙门、岁寒三友、梅开五福、岳飞抗金、关羽夜读春秋、二十四孝等等,民国以后上海的彩印美女图、风景画进入观内,受到大众欢迎。另有对联、立轴,并可请名家当场挥毫,其中最著名者汪焕文(度),自号“邓尉山农”,在三清殿书写对联数十年之久。
医卜星相更是玄妙观一大特色,有祖传秘方、专治气喘、痨疾、筋骨酸疼的江湖郎中,有拨牙的牙医,有主治跌打损伤的伤科等等。远近闻名的葛云彬、谢明德都曾在此挂牌设摊。算命、相面、测字的集中在东脚门至牛角浜一路,有的当街设一桌一椅,有的设馆,总称“巾行”,七十二巾可谓样样齐全。有量手曰“量巾”,鸟衔设牌曰“鸟巾”,拉胡琴曰“夹丝巾”,敲搭板小锣曰“响巾”,相面曰“斩盘抢巾”,批八字曰“八黑”,摇课曰“圆头”,拆字曰“小黑”,瞎子摸牌曰“观梅”。相面有手相、摸骨相等几种,以一鉴明(真名张子芳)、朱少卿最为有名。相面兼算命的有四明山人、王一舟等。算命兼堪舆(风水、地理、流年、合婚)的,以杨凤巢、蒋通天、凌云山、杨守成、邹慕鸿等为主。拆字的有谈虎臣、张天良等。起课的有文王课、六壬课,以明如镜为有名。还有鸿运来(真名泊良)的乌龟测字,他把事先用胶水写好的字条,放在置有乌贼骨粉的乌龟壳内,摇动几下便显出字迹,以此吸引好奇者。他们或取号“赛诸葛”、“小神仙”,或自称“能知过去未来,善断吉凶祸福”,举凡男女婚配、家庭纠纷、生老病死、官运财气均是他们测算的范围。
以上所述说明,由于玄妙观的历史和地理条件,使它成为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上海老城隍庙齐名而又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热闹场所。苏州人常说“白相玄妙观”,外地人到苏州也必至玄妙观一游,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玄妙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它既是古迹名胜,又为传统集市的这一基本性质和特点,始终未变,1956年,对玄妙观摊贩进行整理,保持了小吃为主的传统特色。“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玄妙观集市。
1979年12月,江苏省12市、县糖果评展会在玄妙观举办,随后小吃摊、服装摊、杂货摊及缝纫摊拥塞观内,成为苏州恢复的集市。
经多年整理和规划,建起统一规格的售货亭,西脚门甬道南段设20多个传统小吃亭,北段有10多个缝纫摊;东脚门南段为服装售货亭,北段为修补皮匠摊点;三清殿后兴起渔网渔具市场。
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初名真庆道院。东晋太宁二年(324),敕改上真道院。唐开元二年(714),更名开元宫,赐内帑重修。大顺元年(890)遭受兵火,仅存山门,正殿,北宋至道年间(995-997),改为玉清道院。大中祥符二年(1009),诏改天庆观额,赐帑建东西南北四庑,新修东西墙垣,由专业画师画成“三天天宫胜景”巨幅壁画。宣和七年(1125),宋徽宗赵佶敕赐香火田五十顷。南宋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火。绍兴十六年(1146)至淳熙六年(1179),苏州地方官王唤、陈岘、赵伯肃先后主持修复重建。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始称玄妙观。至正二十六年至二十七年,玄妙观又一次受到战乱的破坏,幸未全毁。明洪武年间(1368-1398)朱元璋整顿宗教,赐封苏州玄妙观为正一丛林,设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道纪司于观内。千年古观不仅是苏州道教的主要活动中心,而且也成为地方政府司仪、祝厘的场所,充分显示了玄妙观在苏州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明宣德年间(1426-1435),道士张宗继倡建弥罗宝阁。明正统三年(1438),巡抚周忱、知府况钟首捐俸资,于正统五年建成弥罗宝阁,为玄妙观增添了一座气势宏伟、绚丽多姿的副殿。可惜在明历三十年(1602),宝阁已毁。
清代,为避康熙皇帝名讳,改玄妙观为圆妙观,又名元妙观,直到民国后,才恢复玄妙观的旧称。康熙十四年(1675),布政司慕天颜首倡重建弥罗宝阁,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光年间,红顶商人胡雪岩独立捐资重建宝阁。
辛亥革命胜利后,吴县议事会在玄妙观方丈宝成立。民国元年,道纪司被废,吴县道教公会随之产生。当年8月28日傍晚,宝阁突然起火,全部烧毁。1933年,苏州各界在其旧址上建起了一座中山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玄妙观进行了多次整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自1999年开始,花了五年多时间,分三个阶段,对观前地区实施了整治更新工程。一期工程的重点是全面维修和保护玄妙观的古建筑,其中包括对已毁的重要殿堂进行恢复性重建,对观内外整体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并增设相应的市政、安全设施。经过九个月的精心施工,千年道观得到了有效的修缮和保护,地处闹市的阆苑琼府景色更加迷人,不但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也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朝拜者和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