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花椒果粒大,果实紫红色或棕红色,皮色红艳,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挥发油含量高;麻香持久,香气浓郁。
“渑池花椒”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覆盖渑池境内南村乡、坡头乡、仰韶镇、段村乡、果园乡、城关镇6个乡(镇),主要涉及南村、北仁村、青山、西山底、后川、南洼、金灯河、林场、中朝、段村、坡头、韶峰、不召寨、庄子、刘果、阳光、西川、礼庄寨、中涧、甘涧、后涧、果园、赵庄、南庄等63个行政村。
其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2'21"至111°58'58",北纬34°39'33"至35°4'42"。保护范围地理地域为:东边至南村乡的金灯河;北边至渑池县地域边界黄河边沿;西边至渑池县坡头乡的西川;南边至果园乡的南庄村;东西宽28.1公里,南北长44.3公里。
土壤地貌情况
渑池地处黄河流域,属浅山丘陵型,海拔200-1500米之间,平均海拔505.8米。全县地势自南向北依次为岭前坡地、河谷盆地、山前坡地、低山丘陵,土壤类型主要包括褐土和红粘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7.88g/kg、全氮平均含量1.03g/kg、有效磷平均含量15.3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173mg/kg,土壤通透性好,无污染源,非常适合花椒生长。
水文情况
渑池境内水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656.9mm,全县有河流132条,小型水库32座,有效灌溉面积8.33万亩。
气候情况
渑池地处伏牛山腹地,境内及周边环境良好,无污染源,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4℃,光照充足,无霜期为216天,年平均降水量656.9毫米,适合花椒种植。
外在感官特征
渑池花椒果粒大,果实紫红色或棕红色,皮色红艳,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挥发油含量高;麻香持久,香气浓郁。
内在品质指标
渑池花椒以优良的品质而著名,品质指标均符合规定。蛋白质≥9.8g/100g、磷≥280mg/100g、铁≥10.2mg/100g、挥发油≥1.98ml/100g。
质量安全规定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渑池花椒》标准进行生产,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渑池花椒质量安全。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透水透气良好、靠近水源或有灌溉条件的壤土或红粘土,土壤pH值为中性,无污染。选平地或向阳的低山坡。周边环境不得有污染源。
渑池花椒主要种植品种为“大红袍”,其特点为灌木或小乔木,树体较高大,树势强健,叶色深绿肥厚,茎干灰褐色,刺大而稀,果枝粗壮,果穗紧凑,果柄较短,近于无柄,果粒大,味浓香,晾晒干后不变色,成熟的果实不易开裂。
渑池花椒生产过程包括选地整地、栽植密度、栽植时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获等步骤。
选地整地:在栽植前半年或一年进行。雨季之前整好地,可以蓄水保墒,增加土壤肥力,土地条件好地方可随整地随栽植。
栽植密度:渑池属半干旱地区,花椒成龄后的密度应在每亩60-120株的范围内。在土层深厚、土质好地块,成龄密度为每亩60株左右。初建椒园时,一般行距3-4m,株距1.5-2m,条件好的地方保持行距4m,株距2-3m。
栽植时间:春季:早春土壤解冻后(3月中、下旬)至发芽前均可随挖随栽。距地表50cm截干;冬季:10月中、下旬开始至土壤封冻前20天左右栽植。栽后即距地表50cm剪截,然后复土丘防寒。
深翻熟化,改良土壤:除树盘下的土壤外,一次全面深翻,即在行间自树冠外缘向外逐年进行带状开沟深翻。
松土除草:一般深度为10-15cm浅锄。在4月份在杂草刚发芽的时间第一次浅锄。第二次在6月份以前,第三次在9月份进行。
基肥:花椒已施基肥为主,时间为采椒后的秋季和解冻后的春季。但以采椒后的秋季施基肥为最佳。3-5年生树:株施有机肥10-15公斤;7-12年生树:株施有机肥15-30公斤;15年以上生树:株施有机肥50公斤。
施肥方法以环状施肥法和开沟施肥法为主,即环状施肥法在树冠投影三分之二处挖一环状施肥带,带宽20-50cm左右,深30cm左右;开沟施肥法在树行间开沟宽30-50cm左右,深30cm左右,挖好以后,将肥料与土壤混匀施入,覆土填平。
追肥:花椒生长期中一年可追肥三次。 第一次在萌芽显蕾期前,以氮肥为主,适当配合磷肥,每株施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0.3公斤,第二次在座果期后,以氮肥为主,适当搭配磷、钾肥,株施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第三次在果实发育期,以磷、钾肥为主,适当配合氮肥,株施尿素0.2公斤,磷酸二氢钾0.3公斤。
在整形时间上一年四季均可实行。修剪可分为秋冬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多采用短截、疏剪、缩剪等方法;夏季修剪多采用开角、抹芽、除萌、摘心、扭梢等手法。
新栽植的花椒修剪,定植后距地40-50cm的部位定干,定干当年新稍长到30-40cm以上时,确定3个主枝,进行摘心、培养侧枝,其余新梢全部摘心,并采用拉、垂等方法,控制生长,作为辅养枝。
第二年春,对选留的主枝,采用拉、别等方法开张角度。当主枝延长头长到40-50cm时摘心,培养二级侧枝,8月中、下旬再次对生长量超过50cm的枝进行摘心,促发小枝。第三年春对50cm以上枝条剪截1/3,促使形成多量花芽。
种植3-6年的为结果初期。该时期修剪主要是以疏、截为主,扩大树冠,多留小枝;对弱枝短截,促发壮枝。生长平、斜的枝缓放;过旺、直立枝可拉、别、垂枝,或疏除;过密枝疏除,重叠并行枝可去一留一,去直立,留平斜;主侧枝两侧及背下和背上的平、斜枝、生长缓和枝应缓放。
种植7年以上的为盛果期。修剪以短截、回缩为主。结果枝的修剪,以疏剪为主,疏剪与回缩相结合,疏弱留强、疏短留长、疏小留大、疏除病、虫害枝。通过短截不断更新结果枝组。大、中、小结果枝组的比例要大约保持在1:3:10。
种植25年以上即进入衰老期。修剪以重剪为主,促进结果枝组和骨干枝的更新复壮,延长树体寿命和结果年限。具体方法为“四疏、四保”,即:疏除细弱枝,保留健壮枝;疏除下垂枝、保留背上斜生枝;疏除病虫干枯枝,保留健康枝;疏除回缩衰老枝,保留新生枝。
花椒根腐病。防治措施:合理调整布局,改良排水不畅,环境阴湿的椒园,使其通风干燥;移栽时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根24小时或用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4月份用使用25克/升甲霜灵或者30%恶霉灵1500倍灌根,可有效阻止发病。
花椒蚜虫。防治措施:在3月上中旬,喷洒45%石硫合剂晶体20-30倍液,杀死越冬的虫卵;在发生高峰期每隔10天交替喷洒低毒农药吡虫啉1500倍液和40%啶虫脒1000倍,连续喷洒2-3次。
花椒介壳虫。防治措施:冬、春用草把或刷子抹杀主干或枝条上越冬的雌虫和茧内雄蛹或用45%石硫合剂晶体20-30倍液,杀死越冬的虫卵,结合修剪,剪除虫枝并烧毁。
8月上、中旬成熟,当果实全部变红,果皮上的椒泡凸起呈半透明状态,种子完全变成黑色即成熟,此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可天然晾晒或花椒烘干机进行烘干,干后的花椒果实经过分级,若不及时出售,可将其装入带有防潮内袋的编织袋储存。
在贮存时为避免走味、脱色,应防潮、防晒、防止与其它产品串味,要选择干燥凉爽的房间,并要有垫木。严禁和农药、化肥混放在一起。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设专人做好以下记录:生产地点、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量、施用农药名称、防治对象、方式、时间、用药量、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项目名称、方式、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