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恨》最早是由清嘉庆学者缨艮所作的词曲名,其内容是叙述当时妓女们的生活与心境凄婉的情形,据说曲词委婉,且易于传唱。因而盛传一时。
后来南海人叶瑞伯从清代道光年间重编《客途秋恨》为广东地水南音,一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到了20世纪20年代,编剧家黄少拔以该曲为故事线索,将男女主角附会为缪莲仙、麦秋娟,又将其他历史人物牵扯在一起,改编成粤剧《客途秋恨》。为发挥原来的名曲效应,他按剧情需要将原曲修改作为主题曲,仍然用南音来演唱。不料该剧由白驹荣首演之后,观众虽对于剧情反应冷淡,但主题曲《客途秋恨》却不胫而走,很快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曲。
而白驹荣所演唱的南音《客途秋恨》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白驹荣的声音浑厚圆润,入行以来,他发展了清末粤剧艺人金山炳等人尝试过的平喉唱法,用真嗓代表假嗓唱小生腔,并得到同行和观众的认同。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唱功,他想到盲艺人一向用平喉唱“地水南音”。一定有什么奥妙之处,便决心向他们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白驹荣不但赢得了“小生王”的称号,而且在戏剧舞台演唱的南间苍凉萧瑟的神韵,低回婉转,荡气回肠,具有相当大的感染力。所以,他演唱的主题曲《客途秋恨》也就轰动一时。
尽管后来新马师曾、朱顶鹤、谭伯就等都演唱过《客途秋恨》灌录唱片,但人们一提起南音《客途秋恨》,都会自然地想到白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