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板栗,又称沂蒙山板栗,种植栽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少量内销。
主要分布于东经118°、北纬35°的蒙山山地丘陵地区。树主要分布于费县、蒙阴县、平邑县的山地丘陵地区,其中费县马头崖(万亩板栗园)、南张庄、大田庄、水连峪等乡镇。
板栗耐瘠薄、抗干旱、适应性广,抗性强,多分布于山区丘陵、河滩地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
蒙山板栗以蒙山栗树生长的优质板栗为原料。经过炒制、去皮加工、铝箔袋包装,充氮气封口,再经过121℃高温灭菌1小时制作而成。
栗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栗子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老年人常食栗子,对抗老防衰、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1941年11月,正是抗日战争艰难的相持阶段。
其时隆冬,加之日伪军的抢掠破坏,百姓家中粮食严重不足、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奇缺,伤员病情日渐恶化,若不及时治疗,恐将造成大量减员,严重影响战斗力。老百姓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将家中所剩无几的余粮拿出救治伤员,无奈也是杯水车薪,见效甚微。
正当老百姓心急如焚,一筹莫展时,有一孩童见八路军伤员强忍着饥饿与伤病做斗争,于是把兜里又冷又硬的板栗给伤员吃,那是他仅有的零食,更是他一天的口粮。
乡亲们见状也纷纷把秋后收获储存的板栗炒熟后送给伤员吃,后来发展到用栗子粉做小窝头,熬粥或用少得可怜的鸡汤炖栗子喂给重病伤员吃,本以为这样做只能解决伤员们的饥饿,孰料伤员们食用数日后,伤口愈合竟非常迅速,精神状态也日渐好转,不久就能下地走动了。
板栗“救死扶伤”的消息在老百姓之间悄悄传开,老百姓都以谁家藏有栗子多为荣,一传十、十传百,在当地产生轰动。
从此,薛庄的蒙山板栗名声随着痊愈后转战大江南北的战士们传播四方。
而蒙山板栗促进伤口愈合,救治八路军伤员的故事也成为见证沂蒙老区军民鱼水情的一时之佳话,至今为当地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