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明寺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影壁、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及客堂、斋堂等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原黔明寺始建于明末,位于贵阳市阳明路段,为典型的山地寺庙,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原有建筑面积1100平米,是我省重要的佛教寺院,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寺庙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黔明寺近年来接待来自港澳台的同胞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外国友人数百。该寺还经常举办大型的佛事活动,参加人数最多时达万余人。贵州省、贵阳市佛教协会也设于此。它是弘扬佛法、佛教文化的场所,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群众的纽带,同时也是旅游者了解佛文化的最佳去处。
黔明寺黔明寺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影壁、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及客堂、斋堂等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之一的大雄宝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琉璃顶,内供释迦等塑像,外墙张贴《佛祖故事》连环画。殿内重塑释迦牟尼坐像,高2.3米,旁立阿难、迦叶;后墙左右分塑普贤、文殊坐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庄严肃穆。
大雄宝殿后方为三重檐八角攒尖琉璃顶观音阁,阁前“大悲阁”黑漆金匾为著名书法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所书,“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楹联为著名书法家、时任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陈恒安生前所书。重塑的千手观音像高2.85米,仪态慈祥,善才、龙女侍立两旁。阁侧建有客堂、僧寮、香厨。
观音阁前左右两厢分别为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之客堂和斋堂。斋堂前檐悬挂巨型木鱼,长2米许。
观音阁后方为三重檐歇山琉璃顶藏经楼,楼内庋藏佛教典籍和若干书画精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藏有《中华大藏经》、《敦煌大藏经》各一部,另有《房山石经》、台湾《大正大藏经》及其他佛经约千余册。下层为玉佛殿,供由缅甸请来的玉佛一尊,高约1.5米。
为满足佛教徒宗教生活需要,附设法物流通处,寺内厨房供应素菜、茶点,便利游客。
免费
8:00-18:00
乘车路线:1路环线、2路环线、15路、21路、24路、52路、218路、253路、305路、306路、308路、夜间1路,到邮电大楼下车。
自驾路线:市内走花溪大道、遵义路、中华南路、新华路等至阳明路即可。
黔明寺的一大特点是将弥勒和韦驮分别塑于影壁正、背面。弥勒作笑口常开大肚状,两侧配以“大肚能容天下事;开口笑劝世间人”对联。弥勒原为菩萨,从佛受记,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
黔明寺中所奉弥勒为五代契比和尚形象,人谓其弥勒之化身。契比又号长汀子,五代后梁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常以杖头挑背布袋入市乞讨,人称“布袋和尚”。影壁背面的韦驮塑像身着武将服,手持金刚黔明寺杵,两书有对联:“直对慈颜崇法化;横挥宝杵振禅宗。”韦驮在佛教中被视为护法天神,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黔明寺建于明朝末年。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重修,显笃禅师驻锡于此,弘传禅宗。
清末战乱,住僧离散,由士绅舒某代管。舒某私将寺宇改名“舒家祠堂”,其两个女儿皈依栖霞寺方丈广妙,居家修行,在祠堂照料香灯。
1932年,广妙在栖霞寺住持届满,舒氏二贞女迎养于家祠。后因增修禅房,从地下掘出清乾隆三十六年重修黔明寺碑记三块,广妙据此诉请地方法院受理舒某私占黔明寺一案,得贵阳名人平刚、向义等支持,舒氏始将寺宇退还,恢复黔明寺名。广妙任住持,多方募化,增建弥陀殿,成为举行佛教仪式的主要殿堂,内供丈六阿弥陀佛像;新建藏经楼,藏有宋版影印《碛砂藏》一部共593册,《频伽藏》一部共414册。弥陀殿后为地藏殿。其他如方丈室、客堂、僧寮均修建齐全。广妙曾开期传戒二次。
1946年广妙圆寂后,续宽继任住持,先后开期传授具足戒、沙弥戒各一次,本市及外县僧尼来此求戒者甚众。
解放后,黔明寺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严重破坏,佛像被毁,经籍被焚,僧众离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
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将黔明寺列为汉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实行对外开放。
1981年,黔明寺被列为贵阳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改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