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安乐寺古称“安乐教寺”,俗称“大士庙”,位于临泽镇东北后河南岸,原为南宋孝宗乾道年间僧广宁募建。“淮南夫子”陈造中进士前曾在此读过书。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僧行祥、永乐年间僧庆寿、景泰年间僧文禺不断增修;万历年间僧性定增建殿亭及左右禅院,使之“为盂城兰若第一胜场”。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里人延请扬州高旻寺僧广修大修一次;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僧真茎在禅堂基址上增建了藏经楼,俗称万佛楼。经过不断增修扩建,临泽安乐寺规模日益宏大。解放前,有僧众五十余人。
山门殿内供奉弥勒佛和韦驮菩萨。二进是天王殿,塑供四大天王。第三进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佛台上塑供释迦牟尼佛、消灾延寿药师、阿弥陀佛三尊大佛,两侧塑供十八罗汉,三尊大佛背后塑观音海岛。第四进是万佛楼,楼内供奉众多佛像。寺内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有长廊、厢房、斋堂、僧舍。整个寺院今作粮食仓库。2003年9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修复安乐寺,已建成一期工程山门殿总投资约100万元,占地136平方米,高11米,气势宏伟,新请的8.3米七层宝鼎,大香炉,吉祥钟、鼓高大矗立,佛像威严;二期工程天王殿总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252平方米,高13.6米,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高5.5米,高大庄严,在江苏可称一流。
安乐教寺有一个门楼和四个正殿,两旁屋宇连接,不但建筑雄伟,东西廊房、前后斋房、南北寮室布局对称,而且各殿翘角飞檐,屋脊上的兽头、鸱吻镂刻精美;殿内红柱丹梁,气象巍峨,复道重门,回廊曲径,引人入胜。由大门至后殿万佛楼,一殿比一殿高。一眼望去,幽清奥邃。寺门两旁有高大的八字墙。耸立的门楼上方,嵌一块汉白玉石刻蓝底阴文“安乐教寺”四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潇洒自如。
笑佛殿,供的是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的两旁立着两尊神像,他们是封神榜上的哼哈二将陈奇和郑伦。
天王殿,供的是韦驮菩萨和四大天王。四大金刚趺坐两旁,虽然是坐姿,上体身材还有丈把高。在第一殿和第二殿前面都有一方天井,以天王殿前天井较大,能容纳数千人。两方天井中有6棵数人合抱的银杏树,枝干摩天,绿叶蔽空。
大雄宝殿,宽大的匾额悬挂在走廊中,气魄雄伟的4个巨擘大字,据说出自南通状元张謇的手笔,流落民间。正梁上方悬挂有“般若妙源”四个大字匾额。两边一副对联,上联是:“与汝安居,脱颖而出,造福善修持,古刹谈经传贝叶。”下联是:“适彼乐土,凡念都捐,有基寻正果,镫王即席现莲花。”系临泽镇车绍伯撰、韦鹤琴书。联句中嵌有“安乐”及三位前后方丈脱凡、福基、古镫法名,魏碑体,结字古朴,庄重典雅。大殿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屋顶上的一条黄色龙脊,系用陶瓷烧成,高两米,长二十多米。其形张牙舞爪,其势腾挪欲飞。夕阳下金光四射,离临泽地界很远处就能看到寺院的殿角。
万佛楼,供的是地藏王菩萨和千手观音,还有许多大小佛像。楼屋顶上有一只陶瓷大围瓶,高2米,形似葫芦,周围七尺。围瓶肚中藏有很多佛经。这葫芦由于地势高耸,釉色酱黄,当日光照耀时,镇郊数里之外,可见其巅。
传说有一位失宠的皇妃,逃出皇宫,流落临泽镇。后皇妃生得一子,把儿子抚养成人后,官至宰相。宰相回临省亲,不想生母早已仙逝,为报母亲养育之恩,宰相不惜巨资,在母亲住过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寺院,并以母亲的名字题名“安乐寺”。
还有一说,安乐寺与古代民间传说的二十四孝子之一的朱寿昌有关。北宋年间,扬州出了个孝子朱寿昌(亦说就是高邮人),其父在京城为官,其母为妾,持自重之心的朱寿昌生母,为了免受歧视,在朱寿昌出生不久,忍痛割爱丢下幼子,离开朱门远走他乡。朱寿昌长大成人做了官,思念母亲愈加心切,每到一地为官,总是寻访母亲,但每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为报答为儿的孝心,四十开外的朱寿昌毅然脱了官服,辞了官职,用点燃的香头灼背烧顶,用钢针刺血写经,忌食酒肉,身穿布衣,踏上了寻母之路。
然寻母如大海捞针,朱寿昌饱受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之苦。二十四孝的唱词中写道:“天苍苍,路茫茫,母子相别各一方,千呼万唤叫不应,儿子天天叫亲娘,苦了孝子朱寿昌。”一日,朱寿昌投宿临泽镇,夜里梦见白发苍苍的母亲就住在这个镇上,呼唤着“昌儿,昌儿”。朱寿昌从梦中惊醒,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在小镇上的大街小巷打听,见一屋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婆正在生火烧饭。在向老人诉说了自己的身世后,老人如雷震耳,难以相信分别了数十年的儿子就在面前。母子相认后,抱头痛哭。朱寿昌找到母亲后,与母亲在临泽住了一段时间,想接母亲回家,被母亲拒绝。无奈,朱寿昌回家将妻儿带到临泽与母亲团聚,让母亲享受天伦之乐。
朱寿昌万里寻亲娘,终于在千年古镇与母相会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立即下诏要朱寿昌回京复官,并以御宴相迎。朱寿昌奏请皇帝恩准在他母亲住过的地方建一寺庙,以表达对母亲的愧疚,给母亲一个安慰。皇上当即恩准,下拨建寺钱粮,并赐名“安乐寺”。据说,寺庙只有接到皇帝的旨意才能建造龙脊,因此,才有了临泽安乐寺大雄宝殿的龙脊为全国三条龙脊之一的说法。朱寿昌回到临泽后,就在老母所住的巷子附近建起了安乐寺。临泽有了安乐寺,晨钟暮鼓天天响起,香火日益旺盛,名声越传越远。后来临泽就把安乐寺南门对面朱寿昌与母亲同住过的巷子叫孝子巷,并一直沿用至民国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