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古刹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区,始建于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1938年如莲法师重修,1980年最后一次修整。1983年,观音古刹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地院,并进行了全面维修和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殿堂修复一新,殿内的四大天王、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像也塑贴金,金光灿烂。
1989年8月31日,观音古刹隆重举行佛像开光典礼,来自省内四众弟子1000余人参加了典礼仪式和诵经法会。
观音古刹是一坐南朝北的观音寺庙,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观音寺在中经道光三年(1823年)和同治八年进行两次修补;1925年在释如莲方丈主持和居士们的资助下,扩建了藏经殿、法堂、十大金刚殿和十丈堂;1998年,在观音古刹前修建了一正门使观音古刹显得更加宏伟壮观。
观音古刹庭院约有500平方米,整个古刹是一所两进的四合院。南建有正殿三间,殿前有12根楹柱支撑的卷棚,映衬正殿。殿的正中供奉南无观世音菩萨坐像,正殿东供有祖师牌位,西奉有(观音古刹)伽蓝菩萨的。东配殿5间为藏经殿,收藏“经藏”、“律经”、“论藏”等三大藏经;西配殿3间为法堂,供奉地藏望菩萨。
观音古刹主体建筑分布在由南向北中轴线。进入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庐阁五层殿堂。山门东西两侧有摄摩腾、竺法兰二高僧墓。从前到后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清凉台、毗庐阁及其左右两侧的法宝阁、藏经阁雄殿居其后。中轴线两侧左右对称、整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典型的中国佛寺特色。寺院两侧有一泰式佛殿,内供一尊七米高的泰国镀金佛像。寺之东南二百米处,有一释舍利塔,初建于公元六十九年,现存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一一七五年),风格与西安小雁塔相仿。
观音古刹还保存有我国仅存的几部《大藏经》中的一部,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共有7200卷;现珍藏于古刹的东院的藏经殿中。
观音古刹逐渐成成为中国佛教活动中心,并吸引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僧人来拜佛求法。北魏时,有三千多西域僧人来洛阳进行佛学交流。由于观音古刹的兴建,使佛教文化广为传播,对中国人民道德观念、思想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十几年来,观音古刹已接待数百个海内外佛教团体和近千万中外游客,成为吉林对外的重要窗口和旅游业发展的精品景点之一。观音古刹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落实了国家宗教政策,于1981年重修了钟楼、鼓楼,并从浙江省“请”来了八尊佛像。1982年,该寺庙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恢复宗教活动,观音古刹正式向社会开放。
观音古刹是富有中国特色、信仰习俗节日。时间为农历元月二十六日。澳门民间信仰观音古刹颇为流行。现有建于明中叶的望厦观音古庙,建于明天启七年(1627)或以前的望厦观音堂(即普济禅院),约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氹仔的望海观音庙,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路环的九澳观音庙,以及路环观音古庙;氹仔还有观音岩等。每逢此节,澳门的善男信女,不分老幼,成群结队地去各观音堂进香拜佛,求签问卜,祈望观音菩萨开库,能带来好运。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
观音作为民间信仰的核心,在《西游记》中体现得很清楚。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西游记》第八回,对观音有这样的描写:诸佛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南台寺始得全部恢复。1981年旅居泰国华侨黄彰任、欧阳愚夫妇捐赠鎏金铜佛像一尊,供于藏经楼为古刹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