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南北朝梁武帝年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它是一幢有二栋二厅、前后上下分两个四合院的寺院,占地面积约有1.5公顷,因其正好处在南山的半腰,故冠名为“南山寺”。由于20世纪战火烟飞,加上50年代和文革破四旧运动,南山古寺毁坏严重。直到2011年底如珂法师来寺庙时,寺庙只有两间漏风漏雨的瓦屋。法师克服各种困难,结缘化缘,现初建有大雄宝殿,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发宏愿,荷担如来家业,为在此物欲横流的现实,保留一方净土而上下求索。
南山古寺地处佗城南山,佗城是南越王赵佗在龙川任泽区令时的官署所在地,现佗城有自秦汉到明清遗迹100多处。佗城有179个姓氏,是研究广东文化乃至全国人口迁移的重镇,目前保留的各姓祠堂40多处,是著名的寻根问祖之处。
百岁街是古城目前繁华的街区,又名百岁坊、百姓街,原名儒学前街。这里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姓氏多。在不足500米的街道上有13个姓氏,鼎盛时期集中了10余间宗教族祠堂。据史籍记载,清末民初,佗城宗祠建筑达到顶峰,有历史记载的宗祠有89间,每间一姓,现存有黄氏大宗祠、刘氏、曾氏、蔡氏、张氏、叶氏、吴氏宗祠等。
司马第位于佗城的厚唐街,是佗城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之一,见证了佗城的辉煌历史。
正相塔亦称开元塔,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至今有12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重点保护单位。宋代名相吴潜曾贬居塔下古寺,百姓为纪念他,而称为“正相塔”。塔为六角形楼阁式砖塔,塔径8.2米,每边长4.5米,塔高32.5米。
佗城西门古码头始建于宋代,是古代当地主要的水土交通枢纽。据史载,佗城西门码头从宋朝至清朝中叶一直热闹繁忙,后因护城河淤塞和陆上交通日渐发达二功能衰退。
骆家府第,位于佗城北角,建于明朝初年,砖石结构,造工精致,规模宏大。”整个府第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屋高9米,九厅十八井,40余间卧室,左侧还有一方2000多平方米的水塘。司马第东面,仍保留着长约百米的老围墙,一段为明时所建,一段为清时所建,均是三合土夯成的高墙,至今仍非常结实。北面屋子紧临水塘,廊檐飞角,老远望去好不气派。院门从东入,正门墙皮班驳,多有脱落,石头门框上有块石匾,刻“司马第”三字。右手边整面墙上画了一副反苏修的半身人物画,看起来表情滑稽。
南越王庙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盖淼是现存纪念奉祀龙川首任泽区令、南越王赵佗的建筑,曾作多次修葺,现为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建筑,中间为长方形砖铺天井,四边为花岗岩石石井栏。属清代岭南建筑风格艺术风格,朴实端庄。
天后宫是民间供奉天后娘娘(妈祖)的坛庙,佗城天后宫始建于明代,坐北向南,原建筑已毁,2005年重建。纤维三进正屋,占地面积465平方米。
商会始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主体为中西合璧的硬山顶三层楼房,该楼系清朝年间当地商人为“联络各方信息,共谋求存之道”而建造,是旧时龙川商业联合成员聚集的场所。
广东保留完好的考棚。自隋朝至清末,考棚多是临时建筑,龙川考棚能留存至今,其价值非同一般。据当地史料记载,位于龙川县佗城镇西门的龙川考棚,建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迄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在全国可查考的 204 座学宫和14 处考棚中,目前只有河北定州、广东龙川、云南建水、安徽绩溪、台湾台北等地还有学宫和考棚并存。目前,广东考棚只遗存龙川佗城一座,它也是粤东北地区现仅存较为完好的一个科考场所。清朝光绪年间自从新建龙川考棚后,龙川每年的科考乡试均在此举行,场面热闹非凡。当时河源、和平、连平、紫金、兴宁、五华等县的不少文人都到此赴考。
学宫文化研究专著《学宫时代》称,在全国可查考的204座学宫和14处考棚中,只有河北定州和广东龙川两地目前还是学宫与考棚并存。佗城学宫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据旧 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占地面积7287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庙前有照壁、长 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东西庑廊;正中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各自独立建筑,又浑然一体,设计新颖,构筑 奇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高超。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清嘉庆元年(公元1790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殿门上。清末民初,庙宇曾一度被县行政机关占用,后划给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作校舍。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尚存,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勒石标志。
此外还有城隍庙、宋城墙、护城河、坑子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南门古渡等景点。
据《南山寺志》记载,南山古寺,兴盛于唐朝开元年间。
历代高僧辈出,唐朝六祖惠能大师曾于此汲水避难,大颠禅师于此地驻锡弘法,惭愧祖师于此求法证道,大教育家韩愈曾在本寺著文施教,大诗人李商隐曾隐居本寺作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于本寺参禅问道、题诗留念,明朝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在此弘法......南山古寺人文荟萃、香火鼎盛,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