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传承
明万历间,任过桂阳知州的余熙捐建此寺。清嘉庆五年(1860)重修。1923年再修。1952年,住持释纯益(1906—1976)重建。雷音寺“文革”时荒废。
1979年释定意(1915—1989,有传)入寺住持,修建大雄宝殿、厢房、斋堂、客堂、僧房及普同塔等,于1985年告竣。1987年再建慈悲亭、观音亭、飞虹桥,古刹添彩。
1989年,定意之高足弘澈法师(生平详见《开元寺》)住持该寺,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在1991年兴工扩建。向东西拓建两幢双层僧楼。铲削寺前山坡而筑起三层楼阁,第一层为基础;第二层外为走廊,内建大厅,可容百人习禅听经;第三层建天王殿,它与大雄宝殿相对,中间隔一宽广大院,可容数百人聚集。
结构
寺坐北向南,筑东、西两外门。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底墙石壁并有洞)、藏经楼、般若堂、功德堂、祖师堂、讲经堂、斋堂、客堂、僧楼、客舍等,并筑有四亭。
景点
石壁山
石壁山(又称栖云门)风景秀丽,山上有怪岩奇石,嶙峋陡耸,其态万状,雷音禅寺点缀其间,如绵上添花。清廉熙翰林、饶平县令郭於藩作诗赞美道:“遥雷音曲径通,良朋引我入云中。天然石壁烟笼黑,日照梵宫火样红......”
漱玉泉
雷音禅寺东行数百步有漱玉泉,泉水自洞内淙淙流出,清纯甘冽长年不绝,如卧龙吐水。洞顶为巨石覆盖,纵横十馀米,洞底洞壁皆由巨石组成。洞内供奉弥勒佛,半跏趺坐,开口含笑,洞口刻有“跏趺半坐笑何人”之句,深含禅意。石洞上面刻有“漱玉泉”三个大字,署款“明嘉靖三年春石壁馀翁”。洞中有洞,孔道深邃。
观间洞
据寺内观间洞(原名长神洞)刻石记载,雷音禅寺始建於嘉靖二十八年,後几度兴废(据清《饶平县志》记述),至清嘉庆五年(1850年)童真和尚主持该寺,中兴雷音,并亲题“雷音禅寺”石刻匾额嵌於寺门顶上,至今犹存。乾隆年间宰相漳浦籍人蔡新与童真和尚交情售笃,仰其道风,特书赠一联:“法席撑持过去未来皆壮色,钳锤直下铜头铁额尽寒心。”
重建
1923年雷音寺再行重修。1939年住持定梵法师修建观音阁,十方善信捐款建成。1952年住持纯益法师又重修。至“文革”年间荒废。1980年,定意法师入主该寺。1984年,香港三学寺、圆明讲堂定因法师施捐人民币12万元,定意法师主其事,先後修建大雄宝殿、厢房、厨房、客堂、僧房及普同塔。1987年,定因法师再次倡议,旅港同胞郑金松先生、颜巧柔女士、苏将盛居士等施净资,兴建慈悲亭、观音亭、飞虹桥,为佛地增辉。1938年,旅港同胞吴序泰先生捐资在山麓建一心亭。
地理位置
雷音禅寺位於闽粤交通要冲,东通漳、厦,西临汕、深,交通方便,且均属涉外特区,因此海外信众来寺礼佛参禅者络绎不绝。禅寺北倚崇山,古木参天,山明水秀,风景宜人。东有“金龟朝北斗”,西有“龟鳖石”“仙翁床”,大雄宝殿后有一天然石洞,古称栖云洞,供奉观世音菩萨和善财龙女,现称观音洞。全寺置身大海群山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重大事件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该山题“粤东一壁,灵秀以昭”八个大字,高度概括了此寺的特点,现已立为山门牌坊。骚人墨客来寺者无不忘返泼墨挥亳,至今仍珍存於寺内的,有明桂阳知州余熙联一对,南明礼部尚书黄锦诗一首,清黄督军张殿雄诗一首民国监察院长於右任题字、旅港名僧定因法师联二对,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联二对及藏经楼匾额,现代知名人士戏剧家曹禺、郭启宏、名画家山月、书法家廖蕴玉、名作家王蒙等纷纷题辞,琳琅满目,邑异彩纷呈。
雷音禅师为黄檗宗法系,知名住持为童真和尚、怡经法师、纯益法师。现任住持弘澈法师,广东省揭阳市人,现年61岁,80年代毕业於南京栖霞山佛学院,1997年任潮州开元镇国禅寺方丈,岭东佛学院院长。现任监院达照法师,广东省饶平县人,修学有索,众所钦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