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朱备镇境内,在东侧30里处,故称之为“九华后山”。双溪寺背山面水,环境清幽,风景秀丽。寺旁岩石下有“洁泉”,其泉水清澈照人,细流涓涓。双溪水横流寺前,滔滔汨汨注入青通大河。时而可闻捣衣砧杵之声,大有“断续寒砧断续风”的诗境。寺内广种花草,芳香袭人,寺外茶园成片,果木成林。双溪寺位于历代高僧云集,虚云和尚、月霞和尚曾在后山办过华严学校,故后山也称“华严道场”。双溪讲寺位于九华后山朱备镇九子岩景区内,邻近双溪寺大雄宝殿,是一座独立的寺院。
双溪讲寺现有建筑为2008年左右重建,两层皖南民居式建筑,因为是近年重建,所以寺院规模明显扩大了很多。双溪讲寺的马头墙是四阶,当地寺院一般是三阶,外墙则为当地常见的佛教黄,这应该是当地最大的一座民居式单体佛教建筑。
穿过双溪寺山门为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和闵公父子。
大雄宝殿坐西朝东,宫殿式建筑,重檐翘角,内供三尊大佛、十八罗汉、文殊、普贤、观音等塑像。
大殿正前方约50米处立有大理石照壁,镌刻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字“双溪寺”。
大兴和尚肉身殿位于双溪寺主殿西北角台地,大兴和尚是九华山佛教应迹史上第9尊肉身,新中国成立以来九华佛门第一尊真身。大兴和尚肉身殿建成于2011年。1985年大兴和尚圆寂,1988年开缸,肉身完好,僧徒将其装金。
寺南双石岩为唐代净居寺遗址;寺北里许,为唐代福海寺遗址。其西面有宋名臣青阳开国公程九万墓地,存有神道碑一方,并有石羊、石马、石虎等遗物。
该寺背山依溪,景色幽美。寺旁岩石下有“洁泉”,泉水从砂石缝中渗出,光洁透明;溪分两股支流,环绕寺前;寺后层峦叠翠,峭壁耸天。七布泉、三斧石、传声洞高踞其上。
在佛教中,大象、雄狮分别为普贤、文殊的护法神,故双溪讲寺现任住持比丘尼悟香于2012年在南北象形石上分别立普贤、文殊坐姿石像,以供膜拜。九华山乃地藏道场,观音洞天造物就两尊坐骑,文殊、普贤分别来自五台山、峨眉山驾祥云而来,四大菩萨相聚于此,这寓意九华佛山又现奇观。
双溪寺能在九华山声名鹊起,源于大兴和尚。大兴和尚(1894-1985)俗名朱毛和,安徽太湖人,1925年在九华山百岁宫剃度出家,在九华山修持60年,行住坐卧时时不忘念佛,始终如一,日常下山闲游自在,每至村落就帮村民看病,手到病除,且分文不取,因此深受群众尊敬,他常说:“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身”,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佛教的因果关系。
双溪讲寺周边景观颇多,独树一帜。殿南有一观音洞,洞口朝东,内出泉水软滑甘甜,水温宜人,隆冬未曾冰冻。1999年灵祥师太在洞前树立一尊石雕观音像。洞南侧石山犹如一尊大象,风雨侵蚀形成的“象牙”“象眼”栩栩如生,墨客手书的“安仁如大地,静虑可密藏”、“觉岸”等雕刻毗连奇石;洞北侧石山形象一尊天然石卧佛(又名法船),长近16米,其顶端宛若一尊狮子头,雄狮的额头,眼睛、胡须清晰可见。
双溪寺由机通法师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双溪寺原寺1957年毁于火灾,重建后1976年又毁于火灾。
1979年曾于武汉出家的机通法师侄女(净禅法师弟子)灵祥,同两位比丘尼一起朝九华,到后山见双溪寺遗址废墟,抚今追昔,悲痛不已,遂盖一茅蓬住下,发心复建寺院。
1982年灵祥师太以保护老庙名义重建一座小庙,名为双溪讲寺。
1990年在大雄宝殿东北角建大兴肉身堂,建筑面积75平方米。堂左侧建“三空亭”。
1992年重修扩建。
1995年住持僧道林在原寺址重建大雄宝殿。
90年代初,双溪讲寺与双溪寺分开为男女两众道场,双溪寺为男众道场,双溪讲寺则为女众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