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南台之北,中台之南,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建筑外,金阁寺所处的地势高,海拔1900米,距台怀镇约15公里。
金阁寺与中国密宗的传播和密宗创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师有极密切的关系。金阁寺建造过程中,由于当时不空深得朝野的倾心崇奉,全国通力支持,上自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布施,唐代宗甚至下沼命全国十节度使助缘建寺,化缘僧分赴全国各地为建造金阁寺募集布施,工程历五年而竣。当时的寺院富丽堂皇,规模宏伟,寺中金阁高达百余尺,有上、中、下三层,雕梁面栋,高耸入云。殿顶“铸铜涂金为瓦”,“照耀山谷”。寺院落成后,不空奉救为金阁寺的开山祖师。他还奏请皇帝于金阁寺等五寺各置定额僧2人。
金阁寺和五台山许多身处高山之上的寺院一样,抵达山门之前都要走过一条长长的石阶路。这条长达108个台阶的石阶路不论对信众还是游客都是一种考验,考验前者的虔诚,考验后者的执念。
金阁寺的山门兼做天王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覆灰瓦,中间三间辟三个拱圈式门洞。殿内正壁供奉弥勒佛,两山为四大天王,门廊左右为哼哈二将。
走进山门,一座巍峨壮观的殿宇豁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大悲殿。大悲殿又叫观音殿建筑在汉白玉台基上,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出廊,是金阁寺内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的殿堂。殿内莲花座上供奉着一尊高达17.7米的三头四十二臂观音菩萨坐姿铜像,两侧站立的一男一女两位老者是观音菩萨的父母。中国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春秋时期有一位妙庄王,他和王后宝德生有三个女儿,其中三女妙善曾经贡献出自己的手和眼睛为父亲治病,被誉为中国第一孝女,而观音菩萨即是其化身,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即来源于此。观音菩萨和父母的这些故事,并不见诸于佛经。
大悲殿后是一座面阔达十九间的二层建筑,称楼殿。面阔十九间,应属中国古建面阔间数的极致,因为北京故宫太和殿面阔也不过十一间。这座楼殿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底层为十九眼石砌窑洞,上层则是十九间木构建筑。楼上十九间分别为十二圆觉菩萨殿、五百罗汉殿、地藏殿、药王殿、玉皇殿、三皇殿、送子观音殿。
楼殿后有大雄宝殿,为后院主殿。大雄宝殿面宽五间,单檐硬山顶,前有出廊。殿内供奉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世佛的两旁塑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顶棚塑有五百罗汉像,十分精美壮观、震撼人心。殿内还供奉有释迦摩尼佛当王子时的儿子罗睺罗的木雕像,这在五台山比较少见。
719年随金刚智来中国传法。724年,在洛阳广福寺受比丘戒。此后18年,学律仪和唐梵经论,并随金刚智译语。741年,奉唐朝廷之命,率弟子含光等僧俗37人,护送国书往狮子国。受狮子国王尸国迷伽殊礼接待,被置于佛牙寺。不空运依止普阿阇梨,请求开坛重受灌顶。他和他的弟子含光、惠恐同时入坛受学密法,前后三年。他并广事搜求密藏和各种经论,获得陀罗尼教《金刚顶瑜珈经》等80部,大小乘经论20部,共计1200卷。后不空回中国,746年回到长安。先住鸿胪寺,旋奉诏入宫,建立曼荼罗,为皇帝灌顶,并从事译经事业和开坛灌顶传扬密法。不空生历玄宗、肃宗、代宗三代,极受朝廷的尊重和礼优。唐代宗称赞不空为“我之宗师,人之舟楫。”大历九年(774年),不空圆寂。唐代宗特颁《追赠不空和尚诏》,追赠不空为“开府议同三司,仍封肃国公,赠司空,谥曰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和尚”。不空的译著极其丰富,其主要者可分为显数、杂密、金刚界、大乐、杂撰5大类,共77部,120余卷。为密宗在唐代的一时兴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五台山的金阁寺就是由不空三藏创建的中国早的密教中心。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金阁寺。据传说,金阁寺是按照道义悟见的金阁形制而建。实际上,寺庙建筑式样是参照当时印度的寺庙那烂陀寺,由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监工,依照经轨建造。那烂陀寺,在古印度摩揭国王含城东,即今印度比哈尔邦巴腊贡。是古印度规模宏大的佛寺和佛教高学府。全寺共有八个大院,宝台星列,琼楼岳峙。极盛时,主客僧众常达万人。中国唐代的玄奘法师也曾在寺中就学多年;惜毁于12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