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俗称丈八佛),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丈八佛村(原寨高村)处于滨市、淄博市、东营市、寿光市四市中心地段,自广饶县城南立交桥向西19公里路北省级柏油路直通寺门,地处平原地区,交通便捷,环境幽雅,真乃学佛参禅殊胜之圣地。兴国寺始建于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左右,寺内供奉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据考证:唐天宝;金天眷;元贞;明成化、万历、崇侦;清道光均重修过。毁于清末年间,未有修复。98年经政府审批,并拨地20余亩,由深圳LTAT集团总裁欧通国先生出巨资复建天王殿,丈八佛殿,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使兴国寺重新恢复展现于世。佛力加持,龙天护佑。公元2004年中旬,由安徽省,大九华山,百岁宫出家僧人释常固师傅接管兴国寺。师傅在短短的几年里,共为寺里筹集善款500万左右。建有居士寮房,念佛堂,斋堂等配套设施及全寺的地面硬化,大雄宝殿的开光,法器的健全等,使兴国寺恢复了昔日的巍巍壮观与金碧辉煌。丈八佛造像位于山东省博兴县湖滨镇丈八佛村北兴国寺遗址上,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明保护单位。该造像雕造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为一青石立式圆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着褒衣博带式通肩袈裟,内着僧祗支,胸前结带。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覆莲座上。莲座正面中间浮雕力士、博山炉、迦娄罗。正面两侧及左、右刻四组26个供养人。兴国寺始建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佛像高2.3米,面积不清。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统及天眷、明成化及万历都重修过。清道光年间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关圣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废,仅存正殿。民国初年殿祀,造像露立于天。
丈八佛历史
兴国寺因“丈八佛”而名扬天下。“丈八佛”雕造于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系青石、单体立体圆雕,通高7.1米,佛像高5.6米,比人们常说的一丈八尺高出0.2米。因古时以“一丈八”为雄伟、高大,故名“丈八佛”。
“丈八佛”身穿通肩袈裟,方面大耳高髻,手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于一高大的莲花座上;佛像面部表情庄重而慈祥,沉静而和蔼可亲。莲花座为覆莲座,高1.55米,,重约19吨;莲花座正面刻有力士、博山炉和金翅鸟,两边刻有四组共26个供养人,莲座的左、右和后面刻有铭文。整个造像比例准确,造型生动,衣纹流畅,完全体现了东魏时期能工巧匠的雕造风格,是我国平原地区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的单体圆雕石造像,1992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丈八佛”自座落于兴国寺后,经历了历史上三次大型灭佛运动和无数次小型灭佛运动。十年浩劫又身首异处,直到1979年才恢复现今的雄姿。历经1500多年的沧桑,“丈八佛”依然风采照人。
至今丈八佛仍旧留给人们一个个难解之谜。当地方圆百里之内,没有雕刻“丈八佛”的石料,“丈八佛”从何而来?1500多年前,人们完全依靠手工,是如何把19吨重的巨大莲花座安放在夯土层上的?然后又用什么办法将如此巨大的佛像立到莲花座上的呢?这里距黄河仅有30多公里的距离,历史上连年不断的洪水浸泡,无数次的地震摇动,但“丈八佛”不倒、不斜、不陷,仍岿然屹立,保佑这里的人民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这不能不算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