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寺原名梵王宫(玉皇宫),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清朝乾隆二十七年曾经重修,此后岁月更替,寺院迭经兴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于1988年开始恢复道场。
进入新世纪,随着罗店老镇改造的启动,宝山寺也纳入改造规划之中。在区政府、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5月宝山寺移地重建工程正式奠基。新的寺院历经五年的建设,现已基本完工,规模居沪上佛教寺院之首。
新的宝山寺采用传统伽蓝纵轴式布局,为晚唐宫殿式建筑风格,以非洲红花梨纯木榫卯构造,结构严谨,古朴大方。现在的宝山净寺,殿宇巍峨,有新建房240多间,华藏世界玉佛殿:四十间生活楼、作斋堂、僧人房之用;九间三层宾馆楼接待宾客,平房七间作客堂、佛经流通处、医务室、念佛堂等用;功德堂五间三层,无量寿殿、万佛楼已落成,作为水陆内坛,宽敞明亮,格外庄严,另有盆景园、金刚经塔亭等。尤以1999年竣工的七间加四层观音殿,集殿、台、塔于一身,超然绝伦。
上层的花开见佛殿,为继山西五台山之后国内第二所建,充溢浓郁的宗教艺术氛围,金碧辉煌的佛台饰以玲珑剔透壁雕,一次次薰陶和净化了信众的灵魂,下层的圆通宝殿则以观世音菩萨八十四相的奇妙别致构图见胜。殿前六根青石龙柱,造型逼真,既庄重又精巧,令人赞叹不已。殿前300平方米的大理石,提供了人们徜徉遐思的广阔天地。再前,十座5米的汉白玉佛塔,直指苍穹,象征着三千大千世界的广阔无垠。
整个建筑群布局通达自然,天地融合,以事表理,体现出佛教博大精深、微妙玄通的思想。十七亩地的范围内殿、堂、楼、阁密布,蔚为壮观,错落有致,整个寺院依树傍水,风景十分优美,构成沪上宗教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晚唐的宫殿式建筑风格,幻若梦回大唐。结构严谨,古朴大方,这是国内寺庙中难得一见的,其榫卯结构还获得过“鲁班奖”。
寺院总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其中宗教核心区占地20亩,建筑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伽蓝殿、祖堂、藏经楼、法堂、方丈室、斋堂、僧寮等。根据规划,在寺院东侧还将建设配套园林,其中有塔、阁、楼、台、水榭、水池、牌楼等,建筑同样采用非洲红花梨纯木结构。
寺院共五进院落,山门前广场为第一进院落,在西门角与旧址院落相连。寺庙正大门与山门对应,确保与轴线统一。大门两侧围墙则与河岸线平行布置,与大门形成钝角,以避免寺庙边界与河岸线形成僵硬的角度,同时在大门西侧退留出一定的临时停车场。
从练祁河北岸进入宝山寺山门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正山门,山门正中悬挂的是由世良法师亲自题写的“宝山寺”匾额。进入山门便见到花岗岩石桥坐落在莲花池之上,为典型进图伽蓝特征,象征着过了此桥可由此岸到达彼岸。
两侧环廊通至天王殿、钟楼、鼓楼建筑群,为一殿两阁的阙阁形式,天王殿形式以日本平等院凤凰堂为蓝本,但入口处副阶形式更具中土特色。此外,在斗拱细部、鸱尾、鬼瓦等细部上。都是参照国内出土的唐式构件仿制,天王殿群组更符合寺院的空间使用需求,且更具有中国特色。天王殿中供奉的是天冠弥勒菩萨,背后为韦驮菩萨,均为铜铸贴金。天冠弥勒安详垂目,跏趺而坐;韦驮菩萨宝杵撑地,威严而立。左右为四大天王,同样是铜铸,形象独具一格。天王殿东西两侧是钟鼓楼,分别供奉地藏菩萨和虚空藏菩萨。
由天王殿出来便到达舒朗开阔的丹墀,寺院的核心建筑——大雄殿即映入眼帘。大雄殿气势雄浑,凝重沉稳,斗拱撑起挑出的屋檐,犹如展翅的大鹏。殿内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侍立迦叶尊者、阿难尊者,东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西奉大行普贤菩萨。五尊圣像庄严无比,均为铜铸贴金(衣服采用金箔,皮肤采用泥金)。圣像背后为大型油画《海会云集图》,由著名油画家蒋云仲先生历时四载、精心创作绘制而成,并捐赠给寺院永久供奉。该作品吸收敦煌壁画和永乐壁画之精髓,以油画材料和中国传统工笔画技法,呈现了佛陀法音宣流,圣贤云来集,人天具共赞叹的殊胜场景,令观者宛如置身其中、亲临盛会。
大雄殿之后是藏经楼和综合楼。藏经楼为两层纯木结构,综合楼则集法务活动和办公生活于一体。综合楼主楼一层为法堂,二层为方丈室,三层为多功能厅;东面裙楼一层为斋堂,二层为僧寮;西面裙楼一层为办公区,二层为客房。整个综合楼均有半地下室,配电房、水泵房、地源热泵空调机组等都安装在地下室,可谓功能齐全,设施一流。
10元,当场买门票进入,宝山寺只收现金。
全年07:00-16:00
公交车:839路或841路至罗溪路祁北路站下车。
地铁:7号线美兰湖站下换乘。
自驾车路线:
1.A30沪太路口下直行至沪太路左转直行至月罗公路右转至罗溪路二号桥即达;
2.A20沪太路口下,沿沪太路向北直行,至月罗公路右转至罗溪路二号桥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