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戒台寺,位于北京门头沟区马鞍山麓,距京城35公里,离区政府11公里,西靠极乐峰,南倚六国岭,北对石龙山,东眺北京城,海拔300多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温暖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寺院坐西朝东,建筑高峻宏伟,景色绮丽。戒台寺始建于隋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寺内的戒坛可以授佛门高戒律菩萨戒,因而成为中国佛教高学府之一。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庙巍峨宏大的气势,又有江南园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浓重的佛教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观。1997年初经有关部门批准,僧团进驻,恢复为宗教活动所。戒台寺夙以“戒坛”、“奇松”、“古洞”而著称于世,寺内戒坛肇建于辽代咸雍五年,是“全国三大戒坛”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坛”之称。
戒台寺内外满山清翠,古树成林。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树木就有88棵,其树种有油松、白皮松、侧柏、国槐、银杏等。其中数量多的是松树,著名的当属古松。这些古松经过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磨砺,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型,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历代文人雅士赞咏的宠物。明清时期,戒台寺的名松就已经闻名天下。如九龙松、抱塔松、卧龙松、自在松、活动松等。
戒台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公元581年。被当时称为佛门栋梁的智周大和尚带领弟子开山建寺。辽代法均大师,在此首创戒台。中兴之祖智幻,寺院香火缭绕,庙宇巍峨。上至皇室宗亲,下至百姓信众,都以在戒台寺受戒吃斋念佛为荣。
戒台寺斋堂坐落于戒台寺大雄宝殿南墙外,在历史上也随戒台寺几经兴衰,但不论兴衰与否,斋堂依旧作为为民舍粥、寺院僧众吃斋之场所。在抗日年间北平城外,逃难百姓无家可归,戒台寺在当时便成为逃难百姓遮风避雨的一处居所,而斋堂在当时可谓是百家厨房。寺院舍粥,百姓互帮互助,在此度过了中国艰难的时刻。
京西古刹戒台寺内有一座大钟亭,原是地藏院的附属建筑。钟亭为卷棚顶,四根支柱呈八字形叉开斜立,式样别致。在亭内原挂有一口高3.2米,下口直径2.2米的大铁钟,名叫幽瞑钟,主要供每年的7月30日戒台寺做地藏法会之用。大钟亭位于寺院东北角6米多高的台基之上,背后三面环山,前方东望平原,居高临下,毫无遮拦。由于三面环山形成了一个天然巨大的共鸣箱,钟声经过震荡共鸣,被环山反射而回,从东北侧开口处冲出,因而可以传得很远,据说在四十里之遥的阜城门外八里庄都能听得见。现今幽瞑钟已不存在,大钟亭内挂有一口明景泰铜钟,钟高1.6米,下口直径0.9米,壁厚8厘米,钟纽高0.3米。此钟为八峰波形口,钟纽为虹形双龙头蒲牢,钟体上铸有云纹,铭为“大明景泰年月日制”。此钟原挂在戒坛大殿内,供举行受戒仪式之用。公园管理处为了增添游艺项目,而将此钟移到了大钟亭,供游客撞击娱乐。这口铜钟虽然比原来的大铁钟要小得多,但铸造精美,工艺考究,线条流畅。
丁香花是戒台寺园内珍贵的花木之一,现园内现有丁香约1000余株,其中树龄在二百年以上的有20株,是乾隆皇帝初游戒台寺时为了给古刹增辉御赐的,是从圆明园的畅春园移植过来的。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为南轴线上的第一座殿堂。两侧与院墙相连,左右各有一个旁门。殿前有石狮子一对,并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万寿寺戒坛碑记。”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灰筒瓦覆顶。四角挂有风铃,门额上挂“山门殿”斗子金匾。殿内前后贯通,中间为通洞。两侧各立有一尊泥质彩绘的护法神塑像,一为密执金刚,一为那罗延金刚。
8:30-17:30(夏季)
8:30-16:30(冬季)
自驾:
1、沿阜石路向西—双峪环岛向南—石门营环—108国道辅路7公里即到
2、自西客站沿莲石路向西—卧龙岗—石门营环—108国道辅路7公里即到(2、3、4环有进出口)
3、长安街西行—首钢厂东门右行—石景山立交桥左行—双峪环岛向南
公交:
乘地铁到苹果园站下,换乘948路公交到戒台寺站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