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
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地区。人口约24万。有本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
土族主要从事农业,兼畜牧业。
传统节日:纳顿节、七日会、观经会、青苗会、擂台会。
传统歌舞:安昭舞、“婚礼”舞、巴郎鼓舞、於菟舞。
传统美食:沓呼日、酿皮、锅蹋、酩醪酒、盖碗茶。
土族崇拜自然,信奉喇嘛教。
建筑特色
土族传统民居土楼
土楼为富裕人家平顶院落式建筑,土木结构,由正房、东厢房、西厢房、角楼组成。整座庭院房屋雕梁画栋,装饰得高堂秀气、古色古香。房屋土坯墙,正面木制,檐口、门面柱头、扎口板上都雕刻着虎狮、麒麟、凤凰及各种花卉、八宝等图案。屋顶均为平顶,可用木梯上下,便于晾晒和储放粮草,邻居之间也可在房顶间自由来往。占地面积579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
建筑布局
民居正房
正房为二层木楼,楼上为佛堂,楼下住人。楼上中堂为佛位,供奉释迦牟尼和班禅大师的佛像;中堂两旁为诵经房,仅供男性年长者出入,忌女人小孩进出。楼下居室,一排五间,堂屋居中,供奉神灵、摆放祭品。左侧卧室盘有“打泥炕”一面,炕上放置炕柜、炕桌、火盆,铺白毛毡、被褥等生活用品,由家中的老人居住。右侧为客房,供客人及全家吃饭、饮酒用。民居长12.8米、宽4.4米、高8米,建筑面积56.3平方米。
西厢房
西厢房为一层平顶建筑,高3.8米。由家中排行最大的兄长居住。室内有“打泥炕”、炕桌、火盆等。西耳房为“阿姑绣房”,是未嫁的女儿居住,也是做“刺绣”等针线活的地方。
东厢房
东厢房为一层平顶建筑,高4米。由家中排行小的晚辈居住。室内砌有火炕及生活起居用品。东耳房为厨房,盘有锅台。灶膛烟道经过东厢房炕下后才通往烟囱,习惯称“锅台连炕”。
角房
角房为二层木楼,通风透气,便利储粮。一层为畜圈和杂物间,二层储放粮草。长3.8米、宽3.6米、高6米。
土族院落
土族院落由院门、庭院、轮子秋、嘛呢旗杆、煨桑炉、院墙组成。庭院面积130平方米。
院门为双开扇门楼,门楼上装饰有雕花刻凤的檐口柱头,用青砖垛成门柱承重,上盖小青瓦。
轮子秋
轮子秋是土族传统竞技娱乐用具。用大板车车轴连车轮竖立起来,稳固住重心。朝上的车轮上平绑一架长梯,梯子两端系上皮绳或麻绳挽成的绳圈。两人相向推动木梯,使之旋转,然后借着惯性分别坐或站在绳圈内,快速转动起来,并表演各种惊险动作。轮子秋可同时供4人玩耍。
本轮子秋,高4米,轮盘直径1.3米,于2007年在青海互助地区征集。
煨桑炉
煨桑炉是迎请神灵焚香招唤的器皿,用来消除不净和秽气。煨桑时,先将柏树枝放置炉内点燃,然后再撒上些许糌粑、茶叶、青稞等,最后再用柏枝蘸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挥洒三次。煨桑者口诵“六字真言”,手摇转经筒。
土族传统平轮水磨坊
水磨坊征集于青海互助县台子乡格隆村,为清同治年间制,至今已有150年历史。水磨坊石木结构,属高架干拦式建筑,上层为木房,下层为石吊脚,支撑在距水面2.6米高的溪水上。长6.8米、宽3.8米、高5.2米,建筑面积25.8平方米。
平轮水磨坊是借助水势落差为动力,冲击水轮,引擎石磨,昼夜不停运转的磨面工具。由引水槽、水轮、磨轴、石磨盘、磨房、粮斗等部件组成。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
土族平轮水磨坊,作为研究黄河上游积石峡地区农业生产,是不可多得的实物,为深入研究土族利用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提供了佐证。为土族博物馆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