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素有“石造像之县”的美称。所藏历代古刻300余件,石造像160余尊,数量多,晶位高,地方特色鲜明,在全省首屈一指。合水石造像尤以单体石雕佛像最为突出。种类可分为佛、菩萨、弟子、罗汉、力士、山神等,雕造年代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为北魏时期,所雕造像面型方圆,两颊丰满,深目直鼻,具有古印度的艺术风格。中期为唐宋时期,遣像面相丰满,眉清目秀,体态自然,富有动感。晚期为明清时期,雕造也很有特色。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石雕造像有的高大雄伟,有的小巧玲珑,有的还配有佛教故事、古乐演奏图案。时代特色显明,雕造工艺精湛,除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为研究古代宗教、民俗、音乐、美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展历史
该馆始建于2003年5月25日,次年10月22日完成一期工程并正式开放展览,2005年完成碑亭碑廊二期工程,2006年完成宋塔地宫、黄河古象展厅三期工程。2008年又投入250多万元,兴建历史文物展厅和钟楼、鼓楼。
馆藏文物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现有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128件、三级文物559件。4361尊历代古石刻造像富有特色。馆藏较为珍贵的文物有西周铜鼎、汉代王莽诏版、唐铜镜、唐三彩炉、唐黄彩瓷壶、解放西北纪念章一枚,刘志丹戴过的红毡帽等等。博物馆收藏最多的还是石刻造像。除此之外,馆内还珍藏有各个时期的陶器、铜器、玉器、皮影、化石等文物。
馆内故事
自2009年3月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被列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后,游览者渐众。曾在幽远的山林中、在年代久远的寺院中、在深深的土层中沉睡了千百年的4361件石佛、石武士们,终于可以与现代人静默对话,并向人们讲述那些很久远的关于“他们”的故事了……
故事一:古石刻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地处子午岭腹地的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是闻名于世的“黄河古象”的故乡,境内石窟数量众多,年代久远,遗存丰富,被称为古石刻之乡。为了保护这一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促进合水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合水县人民政府同庆阳市民营企业家侯斌博先生合资修建了甘肃省首家以古石刻艺术展览为主题的特色博物馆——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
故事二:4361件历代古石刻造像创甘肃之最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现有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128件、三级文物559件。馆内收藏的4361件历代古石刻造像,雕造年份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北魏时期,造像面型方圆,面颊丰满,深目直鼻,具有古印度犍陀罗的艺术风格。其中老城镇全巷子和店子乡吕家岘子长崇寺出土的两尊石像曾被运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是佛教造像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太莪乡东安盘村凤凰山出土的释迦佛像尤为精美。中期为唐宋(金)时期,均为单体圆雕造像,唐代造像面相丰满,眉目清秀,体态自然,富有动感。晚期为明清时期,雕造颇具时代特色。
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还珍藏有大量的陶器、铜器、瓷器、玉器、皮影、化石等文物,为研究气候变迁、生物进化和古代宗教、民俗、音乐、美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故事三:宋代石像塔为中国瘦塔之最
被誉为中国瘦塔之最的塔儿湾宋代石造像塔,以凿磨的红砂岩石条块叠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密檐式建筑,共13层,它是中国最为纤细的古塔,中国五十座名塔之一。《中国名塔》一书认为它是中国古代保留下来最为纤细的古塔,将其列为稀有的古建筑和珍奇的名胜之一。塔高约12米,经宽一点四米,原无台基及基座,形体清癯纤细,塔身第一层特高,达两米。第二层以上逐渐缩短,二、四层南面各设一假门,各层有塔檐,檐下出叠涩两层。檐角有仿木转角斗拱,檐下雕出檐缘,檐上雕出筒状瓦栊。塔顶为石雕刹柱,刹基以上为相轮三匝,华盖一层上置宝珠。
塔原立于太白镇塔儿湾村苗村河北岸, 二零零二年五月,因塔基被损,塔身倾斜。经甘肃省文物局批准拆迁至博物馆保护。
故事四:记录250万年前的风云变幻
1973年的春天,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修建板桥水电站的民工在马莲河畔意外发现一具动物化石。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甘肃省、庆阳地区、合水县文化部门共同发掘,终于完全挖掘出了这具迄今世界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个体最大的剑齿象化石。是亚洲所发现的大象化石中最大的。黄河象化石是人们了解甘肃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是中国古生物发掘的重要成果之一。因其发掘于黄河流域,故而命名为“黄河古象”。“黄河古象”原件目前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其1:1复制品目前仅在上海、天津、兰州及庆阳市合水县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就象的造型做了情景还原:250万年以前,合水的古地域属亚热带干旱性草原气候。比较炎热,雨量较为充足,稀树之中水草茂盛,成为古脊椎动物的
生存乐园。当时,鸵鸟在奔驰,原始牛在觅食,犀牛在角斗,三趾马在散步……这时候,一只老年公象领着象群向湖边走去,一切显得幽雅宁静。忽然,一声撕破天空的惨叫,吓得百兽四处奔跑,世界陷入惊恐之中。原来这头公象不幸陷入湖水,笨重庞大的身体使它越陷越深。一头母象咬住了它的尾巴,正在极力相救。“啪”的一声,咬断了尾巴,这头公象已陷得无影无踪。象群发出了悲哀的嚎叫,用土埋了它的尾巴后才慢慢地离去,世界又显得十分平静。
这具“黄河古象”骨骼化石身高4米,体长8米,仅一双门齿就长达3.04米。它的化石经中国科学院专家复原后,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里,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于2006建成黄河古象展厅,展出了黄河古象骨架的1:1复制品,因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游览。《黄河象》由此编进了小学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黄河象的原始标本,于1974年10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它雄伟庞大的躯体,使参观者惊叹不已。《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均作了报道。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了《黄河古象》电影,在1975元旦正式放映。1981年黄河象应邀赴日本展出半年之久,引起了世界瞩目。